【降胆固醇食物】吃什么降胆固醇最有效?有内科教授指,一些促进心血管健康的食物,原来降胆固醇效果比预期差得远,其中包括燕麦这种热门食物。另外,一款大受欢迎的保健品也上榜!
3种健康食物降胆固醇功效差 燕麦竟上榜
台大医学院内科教授王宗道在《TODAY健面聊》节目指,为了降低胆固醇水平,不少人常吃3种健康食物,惟实际上其降胆固醇作用十分有限。
什么食物降胆固醇效果差?
1. 鱼油
鱼油含有的DHA与EPA等Omega-3好油脂,虽被证实可保护心血管,但其保护机制似乎并非从降胆固醇水平而来。因此,在降胆固醇方面,鱼油只能发挥辅助作用。虽然鱼油的确可稍微降低三酸甘油脂,但对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效果相当有限,只能算是健康食物之一。
2. 红曲
红曲是降胆固醇药史他汀(Statins)类药物的元素之一,因此,红曲的确有降胆固醇功效。不过,部分高胆固醇患者在服用史他汀类药品数个月后,有机会出现肌肉痠痛副作用。若属此情况,建议先短暂停药,观察身体状况后再作决定,切勿忍痛服药。
直接食用红曲会否出现肌肉痠痛?王宗道教授指出,这类个案比例上较低。不过,若直接吃红曲,其降胆固醇的功效会比药物稍微减弱后,功效大约只有20%。
3. 燕麦
燕麦降胆固醇的效果则更为有限,功效可能只有约10%。而且,燕麦并非人人适合食用。部分胆固醇患者食用燕麦后,尿酸水平反而会上升,如尿酸过高,有机会引发痛风、肾结石等健康问题。因此,如发现身体有这样的倾向,应避免进食燕麦。
王宗道教授提醒,若发现身体出现高胆固醇等心血管疾病警号的人士,应避免依赖只吃健康食物改善情况。若要控制胆固醇水平,他建议循正规医疗方式入手,方才可活得更健康又长久。
8种方法降胆固醇 预防中风冠心病
要预防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过高,减低患上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香港卫生署建议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降胆固醇,方法如下:
1. 保持均衡及低脂饮食
减少进食含高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饱和脂肪在室温下会凝固,其主要来源是动物性脂肪,而一些植物性脂肪亦含有饱和脂肪。饱和脂肪使血液更易凝结,引致血管硬化、中风、心脏病等疾病,并促进肝脏产生胆固醇,令血液的坏胆固醇水平上升,其不良影响比过量摄取膳食胆固醇还大。
反式脂肪于植物油的氢化程序中形成,不但会令血液的坏胆固醇水平上升,亦会降低好胆固醇水平,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动物性饱和脂肪:肥肉、连皮肉类、牛油、猪油、全脂奶及其制品(如忌廉、淡奶)
植物性饱和脂肪:棕榈油、椰子油及椰子制品(如椰汁、椰丝)
反式脂肪:人造牛油、起酥油及以这些油脂为材料或烹调的煎炸和烘焙食物(如饼干、脆片、蛋糕、沙律酱、酥皮糕点、植脂奶粉、炸薯条)
2. 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越少越好
虽然现时未有足够证据就膳食胆固醇的摄取限制作出建议,但多个医学组织建议,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应是越少越好。对于健康人士,鸡蛋、鱿鱼、虾、蟹等含高胆固醇但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应作“肉、鱼、蛋及代替品”摄入量计算及适量食用。
3. 多摄取水溶性膳食纤维
食物例子包括蔬菜、水果、麦皮、干豆类等,水溶性纤维能与胆固醇相似的油脂物(如胆汁)结合并排出体外,有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4. 适量摄取不饱和脂肪
以多元不饱和脂肪及单元不饱和脂肪来取代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能降低体内坏胆固醇水平,保持血管畅通。不饱和脂肪在室温下呈液体状态,主要来自植物油。一些种子、果仁及水果亦含有不饱和脂肪。
不饱和脂肪的来源例子:橄榄油、芥花籽油、花生油、粟米油、芝麻、松子、合桃、腰果、牛油果等
5. 保持理想体重
亚洲成年人的适中体重指标(BMI)为18.5至22.9。
6. 恒常运动
成人每星期应进行最少 150分钟(2小时30分钟)中等强度的带氧体能活动。
7. 切勿吸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令血液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下降,加快脂肪斑寿在血管壁沉积。
8. 节制饮酒
循序渐进地减少饮酒,直至完全不饮酒,以尽量减低酒害。
卫生署提醒,如经医生诊断,需要持续使用药物降低胆固醇,应遵从指示定时服药及定期覆诊,更应避免进食含高脂肪的食品。 另外,如家人曾患心脏病或血管疾病,更应特别注意饮食,并建议定期检查身体。
更多养生资讯,尽在星岛环球网:
资料来源:《TODAY健面聊》、卫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