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氢能应用重点在交通,惟基建设施等不足,可藉北都发展提前布局

发布时间:2025-06-19 11:04

近年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香港的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其中包括立法会今年4月通过了《2025年气体安全(修订)条例草案》二读程序,距离氢能普及与规范发展再进一步。然而,要广泛应用氢能,香港仍须解决应用场景、供应和输运方面的挑战。

交通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总监水志伟、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主管萧逸驹及研究员谢颖昕联合撰文指出,香港应将氢能的应用重点放在交通领域,尤其是巴士和货车等重型车辆上,而目前香港的重型车辆数目约7万辆,其碳排放占全港总排放约10% 。宜加快兴建加注设施。

社会有必要加快推动兴建更多融合“油、气、氢、电、服务”的综合型能源服务站。

▲社会有必要加快推动兴建更多融合“油、气、氢、电、服务”的综合型能源服务站。

香港可考虑本地制氢,特别是利用北部都会区等新开发土地,发展本地氢能产业,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香港可考虑本地制氢,特别是利用北部都会区等新开发土地,发展本地氢能产业,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然而,香港氢能交通基建仍不足,全港仅元朗设有1座公共加氢站,每日供应约1吨氢气。以每日行驶200公里的中重型货车或巴士、每百公里耗氢约7.5至10公斤计算,现有设施每日仅可支援50至60辆车辆,远低于目前重型车辆数量。因此,社会有必要加快推动兴建更多融合“油、气、氢、电、服务”的综合型能源服务站,并在重型车辆集中地区,如边境口岸、巴士车厂等地设置专用氢气加注设施。

其次,氢能亦适用于偏远或未接驳电网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传统化石燃料会造成碳排放问题。相较之下,氢燃料电池可提供洁净的电力输出。未来,政府可制订相关指引,推动研发适用于本地环境的燃料电池技术及储氢设备,确保系统在香港能稳定运作。

3大运氢方式各有利弊

为满足未来氢能需求的增长,香港必须提前规划并建立完整的氢气供应链。从内地输氢到港具一定的成本效益。经综合考量,目前香港讨论较多的氢气运输方式主要有3种,各有利弊,当中管道输送气态氢效率高、适合大规模应用,并可利用现有煤气管网,但因需要建设管网分支,以及从管道煤气提取纯氢的装置 ,前期投入成本较高。

第二,公路运输高压气态氢技术成熟,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量有限和成本高;第三,液氢运输储存密度高且安全,适用于长距离、大规模运输,但需维持极低温度,涉及较高技术门槛和复杂制造及准备过程。

此外,香港亦可考虑本地制氢,特别是利用北部都会区等新开发土地,发展本地氢能产业,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让业界尽早讨论各方案的可行性,政府可以未雨绸缪,提前进行规划,积极布局和建设相关设施。

政府在氢能发展中处于主导位置,现阶段已取得良好进展,但可以更前瞻性地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因此,建议政府主动迎接未来的挑战提前布局、加强与业界的合作,制定完善政策,方能确保基础建设、供应链发展与氢能应用之间能够协同推进。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