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口腔溃疡,随时可能是患上口腔癌的征兆! 有医生教5字口诀,自测口腔癌症状,其中,口腔溃疡若超过1个时间未愈合,宜多加留意。
5字口诀分辨口腔癌症状 超过这时间未愈合须求医
牙医蔡忠澍在其facebook专页发文指,除了戴口罩闻到口臭、口腔长白斑要小心。 他还建议,可以紧记5字口诀“破、斑、硬、突、肿”,在日常生活中来识别口腔是否有异常情况。
自测口腔癌5大症状:
蔡忠澍医生指,当发现3大口破症状时须特别留意,恐是口腔癌前兆,首先,口腔黏膜变硬,当用舌头触摸时,感觉口腔某些部位的黏膜变硬,且硬化区域可能持续存在或逐渐扩大; 其二,口腔出现白斑或红斑,而这种不明原因的白或红色斑块,可能伴随疼痛,也可能有时无感者,恐是口腔癌前兆; 最后,若发现口腔溃疡、嘴破者,且持续2周以上未愈合时要注意,宜尽快求医检查。
他又提供以下自我检查5字口诀,并提醒平时应养成良好口腔健康、生活作息、定期回诊检查的习惯,千万不能忽视牙齿带来的警讯:
1.破
口腔内部出现溃疡或破裂的伤口,往往伴随明显的疼痛感或不适感,尤其在进食喝饮水时会加剧不适,且持续两周以上未愈合。
2.斑
口腔内部出现不明原因的白色或红色斑块,可能伴随疼痛,但有时候无感。
3.硬
当以舌头触摸时,若感觉某些部位出现变硬现象,且该硬化区域可能持续存在或逐渐扩大。
4.突
口腔黏膜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突起。
5.肿
脸或颈部出现肿块或两侧不对称。
口腔黏膜白斑分4大类 伴随2大颜色要小心
什么是口腔黏膜白斑? 蔡忠澍医生表示,口腔黏膜白斑的主要可分为四大类型,其中均质型,包含常见的斑块状与皱纹纸状 ,非均质型则为颗粒状及疣状:
1.斑块状
口腔黏膜上通常会出现白色或灰白色较硬的均质斑块。
2.皱纹纸状
这种表面似皱纹纸,通常为粗糙,颜色呈灰白色或垩白色,为边界清楚,周围黏膜则正常。
3.颗粒状
常见于口角区黏膜,在微凹充血黏膜上散布乳白色颗粒。
4.疣状
呈乳白色状或绒毛状突起,触摸时有微硬现象。
他提醒,平时需养成良好口腔健康与规律生活作息,并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绝对不可轻忽牙齿发出的任何异常警号。 一旦发现口腔出现异常情况,务必尽快求医。
口腔癌5大症状 口腔出血恐中招?
根据香港卫生署资料,口腔肿瘤是口腔内的硬或软组织出现不正常的增生或病变,它多发生在长者身上。 口腔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 恶性肿瘤就是口腔癌,它是会蔓延的,并会对生命构成威胁。 因此一旦发现口腔组织出现以下5大异常情况,应立即找医生或牙科医生作详细检查,寻求适当治疗:
溃疡长期不愈,表面组织坏死脱落并向周围扩展,形成中间凹陷或表面凹凸不平的肿块。
口腔疼痛,且无故或容易出血。
面部忽然局部麻痹。
颌骨突然肿胀,牙齿无故松脱。
颌下或颈部淋巴无故肿胀。
引发口腔癌4大因素 内分泌调增风险
根据香港卫生署资料,医学界至今还没确知口腔肿瘤的成因,但以下4大因素跟口腔肿瘤会增加患上口腔癌的风险:
化学因素:化学物质例如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酒精、或槟榔的汁液等会慢慢地破坏口腔组织,因此长期吸烟、咀嚼烟草、过量喝酒或咀嚼槟榔都有机会引致口腔肿瘤。
物理因素:长期过度吃喝太热的食物、配戴不合适的假牙托以致口腔组织长期受损、长期过度曝晒或受到放射性物质伤害等,都有可能使口腔内的组织出现病变。
受病毒或细菌感染:病毒如人类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跟口腔肿瘤有密切的关系。
健康问题:内分泌、免疫系统或新陈代谢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口腔肿瘤。
如何有效预防口腔癌?
据卫生署资料,可以通过以下9大方法预防口腔癌:
1.避免致癌的因素:
不要吸烟。
不要进食过热的食物。
避免曝晒。
不要长期过量喝酒。
请牙科医生调校不合戴的假牙或改配另一副合适的。
2.增加身体的抵抗力,例如:
保持身心愉快。
充分休息。
均衡饮食。
适当运动。
专家履历:蔡忠澍
毕业于国防医学院牙医系,拥有超过10年的牙科临床经验。 深耕于赝复专科,精通各种牙科重建治疗,从活动假牙、全瓷贴片、全瓷冠、植牙到先进的all on 4都是医师的治疗专长。
更多健康资讯,尽在星岛环球网:
日媒实测18款混合坚果,13款获A级推介,降胆固醇/血糖/抗氧化
常吃坚果必健康?医生揭吃错这3种恐致肥/易患癌,应吃哪种抗发炎?
数据源 :植牙医生蔡忠澍、卫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