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海盗,靡费公帑

2024-03-07 16:36

明代谢杰称:“广州大洋千里,盗贼渊薮。”自明初即为海盗活动处所。广州归入明朝版图之后,平定广州海域的海盗便成为当务之急。这期间,发生数次大的战役。在珠海地区,则有平定三灶、高栏、横琴诸岛海盗之役。

W3

▲珠海淇澳岛抗英禁烟胜利广场雕塑。陈一典摄

清朝初期,为了抵御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三年(1656年)清廷两次颁布禁海令。顺治十七年(1660年)九月,清廷颁布了严格的禁海令。“悉内徙四十里,筑边墙为界。”康熙元年(1662年),广东、浙江两省开始正式实施迁海。

迁海令的实行,给包括珠海地区在内的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的苦难。他们不仅背井离乡,失去生活所依,地方财政也难以为继。海禁和迁海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广东沿海海盗的猖獗。直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清代进入康干盛世,东南沿海的海盗活动几乎销声匿迹。

然自乾隆末起,吏治腐败、国力虚耗,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海盗重新活跃。至嘉庆年间,东南沿海又成为海盗活动的“重灾区”。这些海盗以各自旗号分别形成一个个集团霸踞一方。其中,郑一率领的一众海盗活动于广东中南部和东部,势力最强。

1786年,张保(亦即张保仔),出生在江门的一个渔民之家。他15岁那年,随父出海捕鱼,被郑一掳去,从此上了贼船。郑一的妻子见张保聪明,于是将其收为养子。嘉庆十二年(1807年),郑一在海上遇台风溺亡,张保逐步成为新首领。其全盛时期有部属7万多人,大小船1000多艘,活动于珠江流域一带,珠海亦深受其扰。

为了剿平海匪,清廷水师与海盗以珠江口海域为战场,与海盗进行了多次战斗。嘉庆十四年(1809年),张百龄出任两广总督,一反过去的武力镇压,而采用断绝粮食、杜绝接济、禁船出海、令他自毙的办法。嘉庆十五年(1810年)四月,张百龄到香山县芙蓉沙接受张保仔投诚,并授“守备”职,戴红顶花翎。张保仔向清政府交出船270多艘,大砲1200门,刀、矛等兵器7000多件,部众16000多人。至此,清廷基本肃清了在广东沿海活动十余年的海盗。如今,东澳岛铳城仍流传着张保仔的故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