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位置成就海防重镇,历史遗存诉说风云往事

2024-03-07 16:33

从史前海洋文明的繁衍,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外拓,再到近代对外交流的探索,珠海以其独特地理环境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构筑海上防线中,珠海自古也是重要一环。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珠海市文物保护协会名誉会长肖一亭介绍,自明代以来,珠海一跃成为岭南海防重镇,成为广东中路海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的珠海,仍保留着大量关于海防的历史遗存。东澳岛的铳城、前山的城墙、拱北的炮台……仿佛都在诉说着守护安宁、抵御外侵的风云往事。

W1a

▲东澳岛海关遗址。受访者供图

W1b

▲东澳铳城遗址。受访者供图

W1c

▲淇澳岛炮台。郑达摄

W1d-1

W1d-2

▲东澳岛海关遗址。 受访者供图

W1e-1

W1e-2

▲东澳铳城遗址。受访者供图

W1f-1

W1f-2

▲前山寨古城墙。陈一典摄

秦汉以来,珠海一直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走廊。汉唐以后,珠海成为广州与中东、非洲、欧洲国家海上贸易的必由之路。进入明、清,香山县崛起成为广州沿海发达县份。隶属香山县的珠海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尤其是岭南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促使珠海成为重要口岸之一。到明嘉靖年间,珠海海域还成为外船来华的重要泊船地。

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珠海市文物保护协会名誉会长肖一亭介绍,珠海陆地及其海域遗留的诸多遗存、沉船遗物,都充分证明了珠海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特殊的地理位置,让珠海成为要塞,加强海防也顺理成章。

明清两代,华南沿海地区先后受倭寇、海盗与西方殖民者的侵扰、劫掠之苦。肖一亭称,自明代以来,广东海防分为三路,以广州为中路,惠州、潮州为东路,高州、雷州、廉州为西路。最初设立时,东路是重点,中路是中心,西路为辅助。自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1553年-1557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以后,香山在广东中路海防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与夷人盘踞之地接壤的珠海地区,属广东中路海防的最前线。

明清时期的香山,四面环海,界连六县。明清时期香山的官员设置,也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的海防需要,体现出香山在海防上的重要性。香山知县、香山县丞和澳门同知是明清时期管治澳门的三位实际负责官员。自明代葡人占据澳门以后,香山知县作为守土之官,被授予管治澳门的权力。澳门作为明清时期广东沿海地位仅次于虎门的海疆要地,使香山知县日益显现其职位的重要性。

香山县丞之设,则始于明代,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一度裁缺。到雍正八年(1730年),广东当局以澳门民蕃日众,距县遥远,知县县务纷繁,不能兼顾为由,由两广总督郝玉麟奏请复设县丞一员,作为分防澳门县丞。

乾隆九年(1744年),清朝廷同意广东按察使“香山县丞职分卑微,不足以资弹压”的奏请,设广州府海防军民同知,通称“澳门同知”。

此外,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在香山淇澳增设淇澳司巡检。增设巡检的原因,道光《香山县志》称:“淇澳在县东南海外,又东南六十里为新安县南头,以零丁洋为界,北(南)则九州洋,邻内地,西南距澳门五六十里,南距老万山八九十里,以其地僻易薮盗也,置巡检司,防招诱,严接济。”由此可知,设置淇澳司巡检的原因也在于海防。

文/钱瑜 郑达 程于芯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