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团体批法例形同虚设,修例年半检控率不足1成

发布时间:2023-05-02 10:18

政府在2021年底修订道路交通条例,“猫”和“狗”纳入指明动物内,连同以往已涵盖的马、牛、驴、骡、绵羊、猪和山羊等,如有车辆发生意外而导致不在车内的指明动物受到损害,该车辆的驾驶者必须停车,并在24小时内向警方申报。惟条例实施近一年半以来,涉及撞到指明动物而未有报警的肇事司机中,仅不足一成被检控。有动物团体指,相信车辆撞到动物的个案绝对比当局接报的多,坦言相关条例举证困难,必须具备目击证人和片段,批条例形同虚设。

MAZ02P01020523 copy

▲政府在2021年修改《道路交通条例》,要求驾驶者撞到指明动物后必须停车及申报。

《2021年道路交通(修订)条例》在2021年11月7日生效,警方在条例生效后至今年3月31日,收到266宗车辆撞到指明动物的报告,当中67宗涉及撞到指明动物后未有报警,其中仅9%,即6宗案件经调查后作出检控,部分案件仍在调查中。至于司机因未有停车的被捕和检控数字,警方指未有备存。比较立法会文件公布的数字,即在今年2月至3月期间,至少已有47宗车辆撞到指明动物事件被通报。

条例保障动物获及时治理

政府过去公告指出,修订条例的背景和主要目的,是因为近年市民饲养的猫狗数量上升,而猫狗遇交通意外受伤死亡时有发生,要求司机停车是为了让受伤的猫狗能及时获得治理,加强保障动物福利。惟根据动物团体说法,相信近年车辆撞到指明动物的案件远超200多宗。毛孩守护者创办人陆家捷不讳言,光是毛守,便平均每月接到6至7宗相关求助个案,还未计算其他的动物组织。他说,接到的求助甚少是肇事车辆停车承认撞到动物,“大部分是好心人见到有动物一瘸一拐,坐在路边或者马路中间等,于是致电求助。”

MAZ02P03020523 copy

▲去年初将军澳有野猪疑误闯马路后遭车撞至重创,终伤重死亡。

该团队发现很多动物的伤势,都与被车辆撞到的相似,如断手断脚、盆骨碎裂等。惟陆说,相关情况只能视为在路边发现受伤动物,“无人目击到动物被车撞,有人可以说是动物自己在高处堕下等。”香港拯救猫狗协会负责人Linda也说,即使在街上发现不良于行的动物,甚至照了X光确认动物骨折,也不能界定牠是否有被车撞到,举证难度甚高。

检控率低现象令人失望

陆家捷又分享,曾有的士司机撞到狗只没有停下,有人记下肇事车牌后报警,警方也成功将的士司机找回案发地点,但司机解释当时因载客,赶时间才没有停车,最终警方认为司机并非不顾而去逃避责任,没有作出检控,他质疑当中执法标准。本报询问警方,是否无不顾而去的意图,便不再跟进肇事者有否主动报警和停车。警方仅指,接获动物在交通意外中受伤的报告时,会在香港爱护动物协会或渔护署的协助下,优先考虑照顾该动物的福利。如驾驶者在发生意外后未有停车并不顾而去,亦未有遵从条例订明要求,将有关资料交予警务人员或指明人士,警方会按既定机制作出调查及跟进,如有充分证据,将检控相关驾驶者。

香港动物法律及保护协会创办人、大律师麦剑祺坦言,检控率低的现象令人失望。他分析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动物会逃跑,难以获知有否受伤。他亦提到,若没有事故相关的影片和行车纪录影像,亦可能因车辆习惯性地被多人使用,难以追踪肇事车辆和确定谁人驾驶;有否在动物被撞的“黑点”进行监控、驾驶者有否意识到条例已进行修改等,也可能影响执法效率。他建议,应在动物较易走到路面的区域加强执法,特别是夜间缺乏照明的路段,适当地加上围栏和处理附近垃圾,相信有助防止动物走到道路上,并应加强对条例的广泛宣传和教育,确保驾驶者理解他们的责任。

MAZ02P04020523 copy

▲一般情况下,动物尸体会被送至堆填区。

港未有太重视保护动物

但归根究柢,也可能是因香港未有太重视保护动物。陆家捷说,“虽然动物和人类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但大家心知肚明有关条例都是虚有其表,执行起来很困难。”麦剑祺直言,香港动物仍被归类为“财产”,未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照顾,关注组织持续倡导和游说当局确保动物福利,但产生的变化很少,“从我所见的情况来看,与动物有关的问题大多不被优先考虑,而那些被优先处理的问题,例如仓鼠和野猪的捕杀,往往没得到适当的考虑。”他认为,政府需要倾听并向动物专家学习,明白人类对动物有关怀的责任,以便未来做出真正有助动物福利和社会的决策。

客观因素众多 意外责任难分清

MAZ02P02020523 copy

▲有动物团体反映,车辆撞到猫狗的意外在港十分常见,图为2021年西贡电单车撞到突然冲出马路的流浪狗,电单车司机亦被抛出车外身亡。

目前条例只要求车主撞到动物后通报,并没有指明车主是否需为意外负责。毛孩守护者创办人陆家捷指,要分清责任,需要判断很多客观条件,例如现场环境、是否有行车纪录仪记录到车辆撞向动物、动物是停在路中心而车主没有为意撞上,还是动物突然冲出来令车主未能反应、车主又是否有足够时间煞车等,牵涉各种因素。

前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工程师卢觉强指,可通过动物被撞后被抛离的距离,推算车辆有否超速,亦有方法计算停车时所需的最短距离,可参考运输署网站有关于停车距离的资料,该停车距离是以思考距离加上煞车距离计算,可以还原部分意外的真相。例如运输署网站列出,每小时车速40公里的车辆,驾驶者由发现危险到煞车的行车距离应为15米,而煞车后车辆仍继续溜前,在停定前的距离应约20米,故最短停车距离应为35米。

善终服务普及 堆填动物遗体减

MAZ02P05020523 copy

▲近年宠物善终服务愈见多样化。

政府建议市民发现动物尸体后可致电1823,由食物环境衞生署安排运至堆填区处置。根据食环署数字,送往堆填区的猫狗遗体数量连年下降,由2020年的5579具,下降至2022年的2176具。有独立动物义工指,相信与近年民间各保护动物团队和义工积极救援,以及市民普遍较有为动物善终的观念有关。

宠物善终公司宠新开始的负责人Don亦表示,去年为900多只猫狗善终,提到若不处理毛孩的尸体,可能引发尸虫腐蚀尸体等情况,影响公众衞生。

据了解,市面上的善终服务多样,可选择火化和“水化”等方式,让毛孩回归大自然,亦可僱用僧侣为毛孩诵经超度。Don强调,不论哪种服务,宠物善终的核心价值均是给予毛孩应有的尊严。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