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正版正货,港九药房总商会创办50年
香港药房可谓各行各业中成功转型的最佳模板之一,改革引入众多民生家用品,并以实惠价销售予市民大众,及后再扩展商品种类,迎合内地及外国旅客需求,发展成今日可媲美日韩大型药妆店...
-
东莞物流园评价两极分化,港货运业忧被取代
正于东莞试行的“东莞—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引起香港物流业界高度关注。
-
厄尔尼诺+全球暖化推动气温创新高,香港劳工农户担忧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早前指出,在厄尔尼诺现象和气候暖化迭加推动下,几乎肯定2023年至2027年的全球气温会升至历史新高,呼吁人类做好应对准备。
-
“澳车北上”前车可鉴,港车主慎防“踩雷”
“港车北上”6月1日接受申请,获批车辆可于7月1日起经港珠澳大桥口岸往来香港与广东省,然而“澳车北上”前车可鉴,有澳门车主大呻北上问题多,例如内地停车场进出系统无法识别澳门车...
-
盼为港出战 ,香港街健女王飞越极限
5月天气闷热,走在街上不消一会已经汗流浃背,身兼街头健身运动员及教练的张美廷(Jane),在公园单杠上腾空飞跃,潇洒的身影看得街坊目瞪口呆。
-
力撑“你好,香港!”,Klook双线营运,吸更多游客访港
旅游业逐步复常,香港旅游活动预订平台Klook香港区总经理岑皓祺(Kenny)称,复活节假期带来小阳春,该平台录得港人购买外游产品的销量,回复至2019年疫情前的80%,访港旅客的旅游产...
-
家长批浪费时间,香港学童周年健康检查计划待优化
学童是“健康校园”的重心,惟最新一份审计报告揭示,过去5个学年卫生署“周年健康检查计划”的整体出席率均不足70%,建议监察出席率及了解学童缺席的原因。
-
小学加入艺术元素,香港教育界倡议先改善三痛点
去年香港教育局首次明确建议小学加入艺术(Art)元素,将“STEM”(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教育优化为“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及数学),香港特首李家超亦在《施政报告》...
-
难斗内地平价服务,港车北上料冲击香港汽车服务业
“港车北上”将于7月1日正式展开,港人自驾到内地观光指日可待,但其中内地平价汽车维修及汽车美容服务,恐对香港业界构成威胁。
-
基建工程噪音打扰“原居民”,研究员为白海豚保护宁静海
外国研究发现工程船只产生的海底噪音会影响鲸豚生态,令保育人士担心未来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将破坏另一个海洋生境,鲸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何炫桦现就海底噪音,对香港栖息中华白海...
-
建筑科技升温 ,推动业界“全民皆BIM”
ChatGPT、Midjourney等人工智能(AI)程式是近月科技界热门讨论的话题,而这股AI热潮实际早已在香港工程业界中萌芽发展。刚于香港建筑信息模拟学会(HKIBIM)主办的BIM Automation Ar...
-
香港输入外劳设立“刹停机制”,建筑界倡议设立门槛
近期各行各业因缺乏人手,表达对输入外地劳工的需求,当中建造业更被特首“点名”最有机会受惠。参考日本和新加坡的输入劳工计划,有建筑界人士认为,应为来港工作的劳工设立门槛,除...
-
香港图书馆管理大落后,宜收集人流数据调整规划
数码科技的急速发展,令公共图书馆受到冲击,最新一份审计报告揭示,近年亲身到访香港公共图书馆的人次每况愈下,其中的管理、规划和推广等有待改善。
-
“港车北上”衍生无限商机,一条龙接送办驾照开户
距离“港车北上”开放申请只余两个多星期,近日有公司及驾驶学校看准商机,推出办理内地驾驶执照,以及申请“港车北上”的代办服务。
-
10年浸沉印度文化氛围中,港女迷上瘾,狂推印度舞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印度舞者周咏仪(Krystal),本身毫无舞蹈底子,因缘际遇之下学跳印度舞,一试爱上,更远赴印度深造成为独当一面的舞者。
-
港铁商场绿杨坊40周年,真正一站式百货集中地
港铁商场绿杨坊见证荃湾区发展,陪伴区内市民一同成长。
-
香港旅业须急起直追,借鉴日本复常策略
香港近月放宽对入境旅客的限制,惟却出现旅行团快闪用餐、在公厕旁站立食杯面等乱象,旅游旺区接待力似未全面恢复,重启备受考验。对比之下,日本自去年10月开放自由行,随即吸引大...
-
无牌带团游院校涉违法,小红书热销到港研学
今年首季共有逾336万名内地旅客访港,随着内地旅客回归,各种类别的旅行团也倾巢而出,其中以内地学生为对象、参观香港院校的“研学营”,在社交平台“小红书”深受欢迎,例如以699人...
-
跨境运遗体“大塞车”,业界揭背后3大原因
疫后香港逐渐复常,但至今仍有300具原拟经陆路运回内地安葬的先人遗体滞留香港。当局上月中起恢复内地香港陆路运尸服务,并预期3个月内解决问题,殡仪业界对此不表乐观,并指“大塞...
-
勉励女性别自我限制,马婉华:我们可以拥有一切!
身形高佻的马婉华说话明确、简单直接,对成功游走家庭、事业、朋友及自我,她感到自豪,强调家庭及事业一直是人生的优先级,自己亦坚持要做到“We can have it all(我们可以拥有一切...
-
DOSHA让弃木重生,制家具送劏房,交功课变创业起点
人人提倡环保,然而回收升级制造的过程毫不容易。5位年轻人成立木材回收公司DOSHA Woodcraft,化腐朽为神奇,把旧木翻新成家具,在疫下为劏房家庭带来温暖。
-
仓库看门狗悲剧:生病没人管,头破眼脱落疑遭虐待
上水发生一宗怀疑虐待动物惨案,有长期在仓库生活的唐狗,头部伤口被蛆虫蛀出大血洞,左眼脱落;有动物义工称想带走狗仔治疗,却遇上疑为仓库主人阻挠,狗仔两天前终在未获医治下宣告...
-
离婚辅导不足争拗持续,“共享亲职支援中心”个案积压
为让离婚家庭的子女得到更适切照顾,当局设立5家“共享亲职支持中心”,协助离异夫妇共同履行父母责任。过去4年相关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每年约有300宗新个案,而去年累计个案更逾570...
-
动物团体批法例形同虚设,修例年半检控率不足1成
政府在2021年底修订道路交通条例,“猫”和“狗”纳入指明动物内,连同以往已涵盖的马、牛、驴、骡、绵羊、猪和山羊等,如有车辆发生意外而导致不在车内的指明动物受到损害,该车辆...
-
专业待客45年续创美丽传奇,莎莎搜罗全球优质美妆品牌
新冠疫情消退,港人笑逐颜开,今年踏入45周年的莎莎亦早已预备,迎接往后一个又一个高峰。
-
新晋艺术家欠资助难上流,艺术生态圈现“断层”
“香港艺术月”盛大结束,浓厚的艺术氛围背后,无数新晋艺术家及艺团正默默寻找发展机遇。
-
港府推8大措施吸客进驻,家族办公室成星港新战场
港府近年锐意发展家族办公室业务,早前举办高峰论坛,又推出8大措施,目标在2025年底前吸引200家家族办公室进驻,力争成为领先的家族办公室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