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朱由检临终遗言,“诸臣误朕也”有多少辛酸

2022-09-29 16:24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成百上千,但要说起最有气节的皇帝还非崇祯帝朱由检莫属。1644年4月,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年仅32岁的明朝末帝朱由检无颜面对亡国的惨痛现实,无奈之下自缢而亡,与延续了近300年的大明王朝一同告别了历史舞台。

在崇祯帝朱由检吊死之前,他含恨写下了一段遗言。朱由检在遗言上写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影视剧照资料图

▲崇祯影视剧照资料图

朱由检通过这道遗书向后世人交代了自己求死的原因,但是仔细分析,还能发现隐藏在这道遗书背后的关于崇祯帝死亡的真实秘密。崇祯帝在遗书中说:“诸臣误朕也”,这句话并不完全是崇祯帝在推卸自己的责任,事实是他最终的死和文武大臣们是有直接关系的。

崇祯16岁继承明朝大统,上位不到三个月就独自收拾了专断国政的前朝宦官魏忠贤,不到一年时间就完全肃清了阉党的残余势力,这样雷厉风行的政治魄力为崇祯皇帝赢得了一个明君圣主的光荣称号。

而年幼的崇祯帝是爱面子的,是喜好虚荣的,这个荣誉称号更象是一个无形的枷锁牢牢锁住了崇祯帝,让他在17年的执政生涯里蹒跚前行。是群臣在告诉他、也是他自己在告诉自己:“你是明君圣主,你要重振大明王朝,任何时候都不能妥协”。

朱由检是勤勉的,无奈他接过的大明朝是一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已经让明朝走向末路了。但是对于心存大志的崇祯帝还对大明朝抱着一丝希望,即使是在李自成已经叩响了北京城大门之时,他仍不忘为明朝的出路考虑。

1644年初,朱由检心里有了一个想法,他觉得迁都南京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但是他作为一个明君圣主是不可能主动提出迁都的。于是他找来了提出迁都意见的李明睿,二人秘密地交谈了一个晚上,最终达成了意见。

第二天早朝,李明瑞按照朱由检的意思提出了迁都南京的建议,但是令崇祯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建议一提出就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坚决反对,甚至群臣一致请求杀了李明瑞。朱由检见此状,无奈只得放弃了自己精心策划的这场保明计划,逃跑对于崇祯帝来说已无可能,他要做群臣心目中的明君圣主,他还要做史册中气节高尚的忠烈皇帝,因此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死守到底,与明朝共存亡。

1644年四月,北京城破,作为明朝掌舵者的朱由检英勇殉国,把哀叹留给后世,把功过是非的争议留给了后世。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当时群臣同意迁都南京,历史的最终走向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推荐阅读:

才女鱼玄机11岁爱上44岁温庭筠,却落得悲惨结局

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是什么意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