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年唐朝建立,东突厥却达到鼎盛,颉利可汗控制百万部众,把唐朝当提款机,年年索要财物。颉利可汗率十万铁骑直逼长安。李世民面临绝境:打不过,跑不了。他做出惊人之举——仅带六人来到渭水河畔会盟。
渭水之盟的条约极其屈辱:唐朝每年进贡大量财物换取和平。签约后,李世民望着北归的突厥军队,暗下决心要雪耻。
这位28岁的皇帝明白,复仇需要实力。表面按时进贡,暗中却在策划一场大戏。渭水之盟后第一件事,李世民就召集群臣商议军改。
627年起,李世民恢复府兵制,全国设立数百折冲府。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既省军费又保证兵源。针对突厥骑兵优势,在陇右、河西大规模养马,战马从几万匹增至几十万匹。
装备全面升级。工匠改进马具,发明轻便马镫马鞍。骑兵配备新式横刀强弩,一个骑兵的装备值相当于十个农民年收入。军事力量悄然增强。
情报工作同步展开。大量间谍扮成商人、逃犯潜入草原。629年春,关键情报传来:突厥内部爆发叛乱,数个大部落公开对抗颉利。可汗忙于平叛,无暇南顾。李世民立即意识到机会来了。
选将至关重要。李世民慧眼识珠选中李靖为主帅,李世勣、柴绍等名将辅佐。629年冬,十几万精锐集结,粮草充足,士气高昂。
三年时间,李世民将一个向突厥称臣的王朝打造成劲旅。颉利可汗还在为内乱焦头烂额时,唐朝战争机器已经发动。改变历史的大战即将上演。
629年腊月,十万唐军兵分六路北上。李靖率三万精骑直扑定襄,李世勣从云中牵制,柴绍等各领一军形成合围。颉利可汗正忙于镇压叛乱,做梦也没想到唐军会在隆冬发动进攻。突厥人观念中,冬季是休战期。
630年正月十五夜,李靖率三千精骑逼近定襄。战马蹄裹布,士兵口衔枚环,如幽灵般潜行。城内守军正围着篝火饮酒取暖,哨兵冻得缩成一团。子时一到,唐军突然发动。铁骑如潮水般冲破城门,突厥守军还在梦中就被斩杀。一夜之间,突厥重镇易手。这就是着名的“”定襄夜袭“”。
消息传来,颉利可汗惊慌失措。定襄是突厥心脏,失守意味着防线崩溃。他仓促集结十万大军,看似浩大实则军心涣散。
二月,两军在阴山脚下决战。突厥骑兵依托地形猛冲,唐军一度动摇。关键时刻,六旬老将李靖亲自冲锋,将士们士气大振。激战至黄昏,突厥军终于溃败。
颉利可汗向北逃窜,唐军穷追不舍。沿途突厥部落纷纷倒戈,有的甚至帮助唐军追击。三月初,颉利逃到薛延陀部,却被这个野心勃勃的附属部落捆绑,交给唐将张宝相。
两个月时间,一个游牧帝国土崩瓦解。四月,颉利可汗被押解进京。长安万人空巷,都想一睹这位草原霸主。囚车中的颉利低垂着头,哪还有当年威风。
李世民在太极殿接见颉利,出人意料地没有羞辱,反而赐予官职宅邸。这种宽容震撼了所有突厥贵族。消息传遍草原,各部首领纷纷来朝。他们提出惊人建议:拥戴李世民为“天可汗”!
“天可汗”意味着超越所有部落的至尊地位。630年五月,数百名草原首领齐聚长安,举行盛大册封仪式。李世民成为游牧民族共主,开创历史先河。
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解决北方威胁后,唐朝得以放手经营四方,创造盛世文明。从屈辱到辉煌仅用四年,李世民证明:真正的强大在于包容融合,而非征服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