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网约车平台涌港背后,业绩连年亏损,盼上市融资续命

2024-05-25 09:03

内地网约车平台“高德打车”及“滴滴出行”先后进军香港之余,多间相关企业也纷纷准备申请在港上市,行业看似百花齐放,但实情内地市场已见饱和,不少平台更是亏损连连,盼望上市以融资续命。此外,随着Robotaxi的发展,行业随时出现颠覆,传统“司机”也可能不复存在。

网约车

▲深圳、三亚、东莞、温州、长沙及遂宁等地去年已发出“市场饱和”警告

深圳等地早预警市场饱和

据内媒《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网约车司机成为许多人弥补收入或失业后的选择。报道引述了一位北京叫车司机指出,每天工作12至13小时,“有什么单接什么单”,一天收入就约300元(人民币,下同),扣除成本后每公里赚1元左右。

另一位合肥叫车司机更诉苦,“十多万买个车,保险一年1万多,每日流水就200元”。一位司机则指出,“司机严重饱和,平台仍在招募司机,单价也一直在降,我做了两年多,里程单价降了5次”。

事实上,深圳、三亚、东莞、温州、长沙及遂宁等地去年已发出“市场饱和”警告,其中济南城乡交通运输局更直言,“受叫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目前叫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叫车数量过剩、市场主体过多也对产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内地交通部数据则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共发放叫车驾驶证679.1万本、车辆运输证明284.7万本,按季增长1.2%及0.9%;期内全国共有345家叫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按季增加4家,按年则增加38家,但有67家已超过180天未有传输资料。

企业竞争大 补贴多利润少

除了网约车司机面对难关外,在僧多粥少的市场下,叫车平台一样难以获利及面对合规性压力,即使业绩还在增长,但也难顶巨额亏损,急需资金以改善情况。

报道引述了一位投资者指出,同质化竞争导致企业溢价低、利润有限,行业亦存在高补贴、高行销成本现象;同时,叫车品牌资金周转危机、聚合平台合规性差等问题,也加剧了司机、乘客及平台之间的冲突。

有司机就抱怨,共乘和特惠单过多,平台抽成比例亦过高,“平台给乘客的补贴,其实都扣在司机身上。3个人的拼车单,大多收到的是1个人的钱”。

解决资金需求成迫切问题

华泰证券互联网研究团队亦表示,如何解决资金需求,确实是所有新兴叫车公司面临的迫切问题。不过,港交所去年3月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允许无收入、无获利的科技公司上市,或许成为了不少内地叫车平台的一个生机。

事实上,内地多间叫车平台今年以来纷纷涌港上市,其中嘀嗒出行和如祺出行于3月已递交上市申请,曹操出行亦于4月递交招股书。

嘀嗒出行遭龙头蚕食市占

嘀嗒出行是内地顺风车市场的早期参与者,自2020年10月以来已经第5次递表申请上市,虽然在轻资产营运模式下,公司近3年毛利维持约75%水平,但利润却在缩水,分别为17.3亿元、负18.8亿元和3亿元,主因遭龙头滴滴及哈啰出行蚕食了市占率。

曹操出行高度依赖聚合平台

至于市占率稳居前三的曹操出行,也在融资困境下,于4月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公司已接连亏损3年,在2021年至2023年分别亏损30.1亿元、20.1亿元和19.8亿元,但犹幸毛利率渐渐从负24.4%回正至5.8%。

曹操出行亏损背后,也反映出中小型叫车平台的一大痛点,即“高度依赖聚合平台”,使其收入大幅成长的同时,支付给第三方聚合平台的佣金成本也接连走高,占总开支比例由54.7%增至79.7%。 

Robotaxi料2026年才商业化

此外,如祺出行近3年同样亏损均逾6亿元,累计高达20亿元,主因业务发展初期扩大地理范围、取得新用户所产生的高昂收入成本所致。不过,如祺出行的“重头戏”,是自动驾驶计程车(Robotaxi)业务。截至去年底,共计有281辆Robotaxi接取平台。

如祺出行在招股书中称,叫车行业存在颠覆性创新的机遇,预计Robotaxi将于2026年左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并预计Robotaxi的单公里成本将低于有人驾驶网约车服务。惟集团的Robotaxi业务远未达到商业化落实的地步,在2021年至2023年中,Robotaxi服务、顺风车服务、行销及推广服务等其他服务收入分别为727.6万元、481.2万元及200万元,收入占比分别仅0.7%、0.3%及0.1%。

华泰证券亦认为,Robotaxi一定是长期必然趋势,自动驾驶技术一旦成功商业化,是叫车行业重要的供给面变革。随著安全员从主副驾监控逐渐移至远端,传统的“司机”也将不复存在,届时近700万叫车司机恐将面对更大的难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