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蚊子总叮你?化学博士解构“蚊叮”原因

2024-05-20 14:22

驱蚊剂/蚊怕水推荐|踏入夏季,蚊子开始变得“猖狂”,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做足防蚊措施,预防被“蚊叮”。不过,市面上数千款防蚊产品应如何选择?日前(17日),港大化学博士K Kwong于社交平台上解构“蚊叮”成因,更指出驱蚊剂含一成份能大大提升防蚊成效。

蚊怕水剂含1成份最有效

3类人士容易招惹蚊叮

K Kwong指蚊的感应距离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15至50米外,蚊可感应人类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从而循住高浓度CO2的方向飞去。一般而言,身形较肥胖、孕妇及婴儿较容易招蚊叮。

再飞近至5至15米距离时,蚊可以利用视觉,感应反差强而以特定速度移动的物体,同时利用嗅觉分辨人体气味。人体皮肤上的汗水有助细菌生长,细菌则会分解汗水内的代谢物吸引蚊,而部分人的汗水化合物会特别惹蚊。

最后,于0至0.2米的距离内,蚊会利用红外线以及味道决定目标位置,在降落皮肤上时用脚感应血管位置,再利用“6支针”分别支撑吸血位及放蚊口水,细菌病毒亦在此时透过蚊口水传入人体。

为什么被蚊叮后会觉得痕?

由于蚊口水属人体外来物,身体免疫系统会释放出“组织胺”去对付,而“组织胺”会令人觉得痕痒和导致皮肤红肿。若不抓或挠伤口,便可加快消退红肿及不会感到痕痒。若伤口被挠至破损的话,细菌会流进血液,有机会引至发炎。

驱蚊剂含1成份最有效

K Kwong透露自己也是惹蚊之人,加上天生皮肤容易敏感,许多防蚊用品使用后都会感到痕痒及出疹,遂常用长衫、长裤及手袜遮盖皮肤,避免被蚊叮。可是十多年前于户外行山时,在紧急情况下被逼使用含DEET(避蚊胺)成份的驱蚊剂,发现成效相当显著,亦没有大范围致敏,是“平靓正”的防蚊选择。

DEET(避蚊胺)为常见的驱蚊剂成份,喷洒于皮肤或衣物上即可驱除蚊子以及防止蜱类叮咬,亦可防止登革热、疟疾等以蚊子为媒介的病原。不过,使用高浓度的DEET产品或接触过量DEET,有机会引致皮疹、水泡及令皮肤和黏膜受刺激。

资料来源:K Kwong

更多防蚊小妙招,尽在星岛环球网:

半夜被蚊骚扰未能入睡?网友小红书教授用这方法灭蚊超有效 

网民淘宝5.9买磁吸防蚊网,10分钟安装,防蚊虫蟑螂,养猫都适用? 

小孩能用吗?消委会评测25款驱蚊剂,9款满分!附使用5大贴士 

香港消委会真人实测25款驱蚊剂,这9款五星好评最有效 

用花香沐浴露会更惹蚊?研究揭1种气味最驱蚊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