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讲述孝子,将儒家孝道推至极端

2024-05-14 16:00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据传为元代郭居敬(一说郭守正或郭居业)编录,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行孝的故事集成,大多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的《孝子传》,也有取材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二十四孝图》是《二十四孝》的配图本。

《二十四孝》(或《二十四孝图》)既为儒家“孝道”的启蒙读物,当然有鲜明的儒家印记,浓厚的儒家色彩——在这二十四个孝子中,既有儒家推崇的圣人虞舜,也有孔门弟子,包括子路、曾参与闵子骞。

《二十四孝图》中的不少孝子,日后都是当了官的,例如,扇枕温衾的黄香,汉安帝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哭竹生笋的孟宗,晋时官至司空;卧冰求鲤的王祥,更是从县令做到大司农、再做到司空与太尉。如此之孝,已大有沽名钓誉之嫌,这大概也是《二十四孝图》引起鲁迅极大反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十四孝图》之孝,与儒学宗师孔子与亚圣孟子的的孝道,大有相悖之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出自《孝经》的这句话,历来被认为是孔子说的,而在《二十四孝图》中,以近乎自虐的行为“行孝”,似乎是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不仅是“卧冰求鲤”,“恣蚊饱血”也属于这一类。“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吴猛这位晋代的孝子,剥光自己身上的衣服,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由蚊虫叮咬而不驱赶,使父亲不受蚊子的叮咬,如此这般,以毁伤自己的身体来尽孝,岂不有违孔子的孝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话是孟子说的,他还以此为舜之不告而娶辩解,说:“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而在《二十四孝图》中,以牺牲“后代”的做法来行孝,似乎也顺理成章。不仅是“郭巨埋儿”,就是“弃子救侄”,嫌“弃”之不过瘾,还要将儿子捆绑在树上,也同样惨无人道,更不要说“孝道”了。

儒学的后人,就这样将儒家的孝道,一步一步地推向极端,使他们启蒙的对象心生恐惧厌恶,这大概也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

在《二十四孝》中,也有值得肯定的东西。例如,《芦衣顺母》所述的闵子骞之孝,就与王祥的“卧冰求鲤”全然不同,闵子骞跪求生父留下继母,为的是不让同父异母之弟失去亲生母亲,对于“昆弟”而言,这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继母而言,这叫“以直报怨”。况且,闵子骞所做的一切,既不必自毁自虐,也无须“神灵”相助,需要的只是一种胸怀。但因为它埋藏着整体陈腐的《二十四孝图》中,似未曾给幼年鲁迅留下特别的印象。至少,在鲁迅的《二十四孝》一文中未曾提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