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记录了母亲从被蜱虫咬,到发病去世的全过程。
该网友称,起初家里人以为其母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经多重检查,其母被确诊为“蜱虫病”,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病情恶化,不幸离世。这起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从发病到死亡,短短7天的时间
小小的蜱虫就要了一条人命
一个“小黑点”为何有如此威力?
我们应如何预防?
被蜱虫咬后又该如何处理?
小蜱虫 大危害
蜱虫是一种吸血的寄生虫,蜱虫吸血之前的体型可能只有一个芝麻粒那么大,但吸完血之后它能增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蜱虫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都可能会与蜱虫亲密接触,也有人在院子或社区里感染蜱虫的先例。
蜱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传播多种疾病,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的唾液会引起周围血管炎局部充血、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
如存在虫媒传染病感染,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可能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对付蜱虫 以预防为主
蜱虫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挠动的部位,例如人体的头皮、耳后、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
预防蜱虫叮咬,可以这样做:
“全副武装”
避免在蜱虫栖息地长时间坐卧。如果去野外露营、徒步,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便于发现蜱虫。戴上帽子、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拖鞋、露趾鞋。
使用驱虫剂
裸露的皮肤、衣物和帐篷表面应涂抹、喷洒驱避剂,儿童应按说明书使用驱避剂。
两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三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选择柠檬桉油。这几种都对防蜱虫有效。
游玩后全身体检 + 清洁
野外归来要及时洗澡更衣,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虫附着,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给宠物定期除虫
如果携带宠物外出踏青,回家后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并给宠物定期驱虫。
蜱虫叮咬应急处理
错误做法×
被蜱虫叮咬后,不要通过拍打、生拉硬拽或烟头烫等方式“硬拔”。
因为被蜱虫叮咬后如果“硬拔”,容易让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如果“硬拔”时不慎捏破蜱虫,接触到蜱虫体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
正确做法√
1.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
2.再用小镊子贴近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
3.随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很难拔出。如果蜱虫深入皮肤,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医生提醒,被蜱虫叮咬后,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温馨提示
在草丛、树林等地活动后
应重点检查裸露在外的皮肤
有无新增的“小黑点”
避免蜱虫藏匿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