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天灾人祸正在日益摧毁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年来,多处文化遗产就在战火中毁与一旦。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地区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被塔利班武装用大砲、炸药以及火箭筒等武器摧毁。2011年,埃及总理府附近的埃及研究院被暴徒焚烧,大量文献、手稿和珍本书籍被毁,包括20卷本《描述埃及》手写本。
叙利亚多年战乱,对阿勒颇古城世界遗产地造成严重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训练研究所2018年出版了《冲突五年:阿勒颇古城文化遗产现状》一书,含518处建筑的评估报告。据介绍,超过10%的阿勒颇历史建筑已被摧毁,逾半数已评估建筑受到中等乃至严重程度的损害。
文化遗产一旦被毁,修复起来极为耗时费力。作为《权力的游戏》取景地之一,马耳他首都瓦莱塔的马诺尔堡在二战中损毁严重,1964年正式被荒废,直到2001年才开始修复。当地政府投资超过2000万欧元用于修复马诺尔堡和另外一座教堂,至今修复工作仍在进行中。
自俄罗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乌克兰当地博物馆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博物馆工作人员将珍贵的文物、艺术品陆续打包,以免遭到战火毁坏。据媒体报道,俄乌冲突已经导致一个博物馆被毁,里面收藏着乌克兰著名画家普雷马琴科的作品。文物被毁,正所谓焚琴煮鹤!这绝对不是一个人、一个机构或一个国家的损失,而是全人类文明遗产的共同损失。
在中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它们散布在都市街巷里、山林田野中,就像一串串无声的符号,构成了中华文化绵延的密码。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许多文物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显示,约有1/4的不可移动文物保存面临重大挑战。有的文物历经几百数千年风雨侵袭而无损,却在一个个“不小心”、“不经意”中毁于一旦。
在最新一轮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中国公安机关侦破文物犯罪案件800余起,追缴文物1.3万余件。虽然对文物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文物盗掘盗窃依然频发,且呈现出集团化、智能化、职业化趋势。犯罪分子盗掘的手段日渐智能,反侦查意识增强,甚至提供探、挖、盗、运、卖一条龙服务,造成不少珍贵文物流失。
另一方面,现存的大部分建筑文物是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起火后燃烧速度快,极易造成大面积毁坏。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中国发生文物建筑火灾79起,平均每年超过15起。超负荷用电、违规用气用火、违规施工等,使火灾成为威胁文物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
从历史中走来的文物,也是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它们历经沧桑,以一个个不同“切面”记录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变迁,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