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欧亚评论》6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和拉美,基于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爱”。文章报道如下:
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海上贸易路线使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能够交换瓷器、香料和丝绸。到了1840年,数十万中国劳工跨越太平洋前往古巴和秘鲁工作,通常在甘蔗种植园或银矿工作。20世纪,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主要与移民有关。
从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初,大多数拉美国家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后,大多数拉丁美洲地区国家逐步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自冷战后期,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发展有进一步的提升。总体而言,直到 90 年代末,拉丁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联系仍然有限。
自21世纪初,这些关系发生重大转折。2000年,拉美地区出口商品只有2%流向中国。随后发生重大转变,其中有四个因素:1)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使贸易变得更加容易;2)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3)拉丁美洲天然产品出口增加;4)拉美国家左翼政府大规模上台(“粉红潮”)。直到21世纪初期,中国与拉美国家开始建立有形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联系。
近二十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友好程度和发展潜力,已成为中国的后花园。自2000年初以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地区国家的合作一直基于“南南”或”互利”战略。中国“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与拉丁美洲左翼领导人的政治经济利益相结合。这些地区国家认为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能减少他们对美国的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确实减少了。
近二十年来,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与美国和欧盟相比,这地区与中国的贸易额大幅增长:从2001年的146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 4500 亿美元。同期,美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贸易额几乎翻一番,从 3640 亿美元增长到 7580 亿美元,而与欧盟的贸易额翻了一番,从 980 亿美元增至 1970 亿美元。这一增长使北京成为南美洲最重要的货物出口国和整个拉丁美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远远领先于欧盟。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估计,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到2035年,可能会超过7000亿美元。
拉美对华出口主要有石油、半油品、铁矿石、煤炭、铝、铜、木材、大豆、糖、肉类等原材料。随着该地区人口质量逐年提高,中国主要出口面向国民经济和普通公民的高价值制成品。中国正在不断增加对该地区的金融参与力度。
自2005年以来,中国两大国有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向拉美国家政府及其企业提供了1410亿美元的贷款。这一数额超过了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拉丁美洲开发银行的贷款。贷款主要涉及四个国家(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几乎占全部贷款的 93%。这些贷款的最大部分用于能源(69%)和基础设施(19%)开发项目。2005年至2021年间,拉丁美洲总共获得中国国有银行发放的全球贷款的24%,落后于亚洲(29%),但领先于非洲(23%)。中国是美洲开发银行和加勒比开发银行的主要成员。
为什么拉美地区国家如此青睐中国贷款?随着各国政府失去了对传统国际贷款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信心,中国的银行作为贷款机构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中国信贷协议的特殊性在于,它们包含特殊的保密条款,并确保相对于其他债权人的优先偿还权。
根据最近对100份贷款协议的研究,许多贷款都有内置的安全机制,例如中国控制的外币银行账户。根据这一模式,债务人销售商品的利润存入北京控制的外币账户中。中国的控制权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因此,这些贷款对北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优势。即使没有扣押资产来抵消债务,从长远来看,持续的债务压力也会影响各国对中国的政策。在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中国的优势体现在以折扣价购买石油。
尽管中国的贷款是通过交付拉美的石油或矿产等资源弥补,但世界油价的下跌迫使两国向中国供应更多的石油。一些分析人士将“中国贷款”负面描述为“债务陷阱外交”,
在拉美,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2000年至2020年间,中国企业在约480笔交易中投资约1600亿美元,主要是通过兼并或收购现有公司,少量通过创建新公司的方式。外国直接投资主要用于建设炼油厂和煤炭、铜、天然气、石油和油品加工工厂。
最近,中国在墨西哥等国家投资约45亿美元用于锂生产。锂生产铁三角: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这三个国家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锂资源,这是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金属。中国对可再生能源领域很感兴趣。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大型太阳能和风电场提供融资,例如位于阿根廷胡胡伊省的拉丁美洲最大太阳能发电场和位于智利科金博的蓬塔塞拉风电场。
中国资助该地区的建设项目,重点是水坝、港口和铁路。中国还关注人工智能、云计算、智慧城市和5G技术等“新基建”。中国寻求加强与拉丁美洲的太空合作,譬如始于1988年中巴联合研究和生产卫星。中国最大的海外航天设施位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沙漠,中国在玻利维亚、巴西、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均设设有卫星站。然而,中国在该地区外国直接投资领域的重要性不应被高估,毕竟2010年至2020年间,美国和欧盟占该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约70%。
此外,中国通过军售、军官交流和培训项目等军事合作加强与该地区的联系。自2006年美国政府禁止向委内瑞拉出售所有武器后,委内瑞拉成为中国在该地区军事装备的最大买家。2009年至2019年间,中国向委内瑞拉出售价值超过6.15亿美元的武器。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购买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中国军用飞机、地面车辆、防空雷达和突击步枪。古巴政府多次接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层。中国参加联合国的海地维和行动。中国向玻利维亚警察提供防暴装备和军车,并向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警察部队捐赠运输设备和摩托车。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向拉美地区交付3亿多剂疫苗,是全球COVAX倡议向该地区提供的疫苗数量的三倍多。口罩、呼吸机、病床等大量医疗设备也运送当地。
中国的经济支持得到拉丁美洲国家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上更多外交政策参与的支持和跟随。毕竟,经济和贸易是国家政治的一部分。自2001年起,该地区国家与中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官进行多次高层互访。在双边方面,中国依靠加强与各国的政治对话,通过一对一外交来促进其在该地区的利益。中国与智利、哥斯达黎加、秘鲁和厄瓜多尔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协定,只是名称不同。
今年4月,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期间,中巴两国签署了20多项协议,其中包括人民币和巴西雷亚尔相互贸易协议,这就是直接打在美国脸上的一记耳光,是加速世界去美元化的一种方式。中国已与巴西、阿根廷、智利、厄瓜多尔、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等国签署了最高级别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多边方面,中国奉行参与地区项目或组织的长期战略。中国对该地区的兴趣在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背景下最为明显,该项目在2017年发展到拉丁美洲。此后,该地区约2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项目合作备忘录。阿根廷、巴西、智利、厄瓜多尔、秘鲁和乌拉圭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南美华人侨民众多,秘鲁、巴西、古巴、巴拉圭、委内瑞拉等国都有不少华人。当然,侨民在所有这些国家都有影响力,并且常常成为连接两国的桥梁。
当然,中国人也打软实力牌,通过加强文化和教育联系,他们打造成其他竞争对手的理想替代品。实践中的软实力包括孔子学院的建立、媒体的推广、高层公共外交以及中国企业的活动。软实力的发展符合中国2022年“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指导方针。中国在全球已建立44所孔子学院和18个附属孔子课堂,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
中拉合作的动机多种多样,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动机:经济和意识形态。说到经济,一切都清楚。商品贸易的发生是因为拉美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铁矿石、锂、健康食品,而中国需要这些资源来继续创纪录的GDP增长。此外,拉丁美洲是中国销售消费品以及“高科技”技术(包括军事和太空技术)的理想地区,中国可以让“中国制造”的产品涌入每个国家。除了任何形式的经济推动之外,中拉关系还受到意识形态的驱动。更准确地说,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反美主义意识形态。
拉美国家长期受到美国的霸凌,他们渴望中国能帮他们从美国的霸权中拯救出来。美国的门罗主义意味着美洲只能有一个老板——美国,其他国家都是附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受中国的帮助,拉丁美洲小国的声音现在也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听到,大几率抵御美国对这些国家内部制作的颠覆和破坏。
除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外,所有拉丁美洲国家的规模都很小,如果得到中国的支持,它们的选票就更有价值。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宣扬更加公平的多极世界秩序。所以,现在的中国也被该地区国家认为是美国的理想贸易替代者,因为拉丁美洲国家可以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游走”,在更方便的地方进出口贸易。
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的持续发展有利于世界秩序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任何国家与其合作都受到欢迎,这样既可以遏制美国的全球霸权,更能让他们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任务。
编译/迪巴拉 20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