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宁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这话有什么讲究?

2023-06-13 16:28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上,前人创造了无数辉煌灿烂的文化,流传至今。生活中常常能听到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语,很多都是源远流长,属于前人在生活中总结的经验,或者对人生的看法。有这么一句俗语宁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很常见,这话有什么讲究呢?

它的意思并不难理解,无非是说:在婚配问题上,男子的年龄最好比女子大一些,男子应该娶比自己年纪小的妻子,而女子应该嫁给比自己年纪大的丈夫。这句俗语因为什么缘故形成的呢?其实,早在远古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时,人们就逐渐有此类意识了。

在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家族的血缘是靠母族维系的,女子的地位也比男子高出很多。大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因为男子在社会生产、狩猎劳作中承担更多责任,贡献了更多力量,母系社会开始向父系社会转型,出现了大量的父权制家庭。

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等远古文明,都是父系社会的文化遗存代表。大约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下意识觉得男子属于强势的一方,而女子属于弱小需要保护的一方,女子需要依靠男子生活,后来的奴隶制王朝、封建王朝,君主也都以男性为主,少有女性称王。

当男子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其生活追求也会随之提高,比如更倾向于选择年轻体健适宜生育的女子,让繁衍后代一事得到最大的优化。另外在古人的意识中,男婚女嫁属于人生大事,半点马虎不得,因此古代婚礼有很繁琐的礼仪流程,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婚礼的流程繁琐,体现了古人对婚嫁的重视。古代还有这么一句俗语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七出之条”里,女子如果不能为夫家延续香火,丈夫便有休妻的权利,所以为了顺利延续血脉,古人往往倾向于娶年轻女子,甚至有“苍苍白发对红妆”之类的情况出现。

而人们更倾向于为女儿选嫁年纪比她大一些的男子,主要是因为男子成熟程度、社会地位基本和年龄成正比,另外,这也符合从前“夫为妻纲”、女子更多依靠丈夫生存的现象。社会风俗对人们的价值观影响很大,当年苏轼的父亲明知程家不是好人家,却依然将他的姐姐苏八娘嫁了过去,就是因为程家是苏轼母族,当时人有这种联姻习惯。

其实,以如今的观念看来,这种说法已经比较落后了。更何况民间俗语文化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有人说“宁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就有人说“女大三,抱金砖”。说来说去,婚姻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双方的年纪,而是取决于夫妻俩的用心程度,取决于如何经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