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铁路新干道打通地脉,“北部都会区”是驱动香港再创高峰的新引擎

2022-10-19 12:37

_2022101912300453600

▲港府拟增建多条新铁路,打通新界乡郊区域。

李家超提倡“基建先行、创造发展容量”,《施政报告》宣布多项重大基建项目及多条新铁路干线,建议兴建三条主要干道及三条策略铁路,完善全港运输网络。而“北部都会区”是未来的策略发展据点,是驱动香港再创高峰的新引擎。政府会全力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将成立“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及“北部都会区谘询委员会”,前者由行政长官亲自带领作高层政策指导及监督,后者由财政司司长主持并由专家及社会人士组成,为推展“北部都会区”出谋献策。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紧密对接,与广东省、深圳市和大湾区产生协同效应。明年会成立专责发展“北部都会区”的部门,主导和统筹各部门以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建设,目标是在明年内制订“北部都会区”的具体计划和行动纲领。

报告指出,“北部都会区”将以“国际创科新城”为主题,充分利用“北部都会区”的边境优势,促进口岸地区的综合发展。西边以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为重心,成为核心商业区,辐射深圳以至大湾区;中部以新田科技城为核心,聚集创科企业,与一河之隔的深圳创科产业集中地,产生协同效应,新界北新市镇的现代产业发展,亦可与深圳互相配合;而东边则坐拥丰富自然和旅游资源,可供两地发展康乐和旅游。

当局未来工作重点包括:

全速造地建屋 — 全力推进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及元朗南等已启动工程的大型项目。大部分其他发展项目已展开规划,包括新田科技城。目标是五年内为所有发展项目启动收地程序,十年内完成平整新发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单位各四成;

提高发展密度 — 善用“北部都会区”土地资源,采用较高地积比率,住宅用地会以最高地积比率6.5倍为指引(较早期新市镇如沙田的5倍为高),而商业用地则为9.5倍;

开发产业用地 — 新田科技城内的落马洲河套地区有三栋大楼正兴建,部分河套用地明年起招商引资;河套地区以外的首批新田创科用地,则于2024年动工;洪水桥和元朗一带的物流及新兴工业园首批工业大厦用地将于明年起推出;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定位为现代服务业枢纽,毗连洪水桥站的商业用地亦会在2026年完成平整;

建造亮点发展群 — 规划多项亮点设施带动发展,包括文化设施群、专上教育院校、大型体育设施、医院网络、政府设施群等。位处核心商业区而没有特定地域要求的政府办公室,例如金钟道政府合署近四成办公室楼面面积,将迁往“北部都会区”,带动该区发展并腾出核心商业区土地;

积极保育生态 — 逐步收回私人拥有且具生态价值的湿地和鱼塘,建立湿地保育公园系统,为“北部都会区”建设提升环境容量。另启动法定程序,在2024年把红花岭约500公顷土地指定为郊野公园,与深圳梧桐山风景区互相呼应,打造贯穿深港两地的生态走廊。我们会在2024年逐步开放沙头角(中英街除外),推广文化生态旅游,并于明年初展开地区谘询。

跨境紧密互动 — “北部都会区”拥有边境优势,在产业规划、土地使用、生态保育等,都可以与内地产生协同效应。香港与内地在粤港、港深合作架构下已成立专班,探讨融合方案,为“北部都会区”创造更大价值。

另外,李家超指出,香港机场管理局全力落实“机场城市”的愿景,继机场第三跑道于7月投入运作,三跑道系统预计将于2024年完成,大幅增加机场的整体容量和竞争力。机管局正积极推展多个工程项目,透过“多式联运”模式加强机场与大湾区城市的连系,例如明年启用的“海天中转大楼”将为大湾区旅客提供直接转机设施,减省入境手续。

政府会提升陆路口岸的基础建设,包括在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布局下,完善陆路口岸和清关安排,以及在规划重建沙头角口岸及发展“港深西部铁路”和北环线支线时,研究采用“一地两检”及“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安排。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