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是三国时期少数几位“敢于逆流而行”用兵并出奇制胜的名将之一。丁奉名列“江表十二虎臣”之一,或许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尽管他在年轻时并不显赫,甚至外貌平凡,但他后期的表现却极为出色,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且一生基本上平安度过。
丁奉的军事生涯开始时并不显赫,他年少时跟随甘甯、潘璋、陆逊等名将学习,在基层军官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凭借屡次立下战功逐步升迁,最终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将领。
公元252年,孙权病逝,魏国的实际掌权者司马师开始策划对东吴的进攻。魏国派遣了镇东将军、扬州都督诸葛诞与胡遵等将领联合进军东吴,兵锋直指东兴郡。
丁奉率领自己所部三千士兵,绕道走水路。那时正值寒冬,天寒地冻,还下着大雪。丁奉指挥部队乘风破浪,在两天之内便成功抵达徐塘。魏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吴兵如猛虎下山,所到之处砍杀不止,魏军士兵四散逃命,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最终,魏国伐吴大军的前阵在一夜之间被彻底击溃。
“丁奉雪中奋短兵”这一战,确立了丁奉在历史上的不朽地位。
而丁奉之所以能在这场战斗中大获全胜,关键在于他精确掌握了“快”字诀,出奇制胜。面对敌军的防线,他没有按照常规行事,而是大胆地命令士兵放下重甲,轻装上阵,用极快的速度突破敌人防线。这一出其不意的战术成功麻痹了敌人,使得敌军毫无防备,从而轻松取得了胜利。
《三国志》中提到:“丁奉使兵解铠着胄,持短兵。敌人笑其不备,不做防范。奉纵兵斫之,遂大破敌前屯。”
丁奉的一生十分传奇,他是三国时期少数几位经历了四位帝王统治的元老之一。他在东吴的四位帝王孙权、孙亮、孙休、孙皓手下都担任过重要职务。
虽然丁奉并不熟悉文法,但他极具军事天赋,善于决策大事,屡次展现出超凡的军事谋略。在东吴丞相孙綝权势日盛、威胁帝位时,丁奉受孙休的重用,成功地建议利用腊月祭祀的机会除掉了孙綝,帮助孙休稳固了政权。因其立下赫赫战功,丁奉被任命为大将军,并加封为左右都护,开始掌握吴国的军政大权。
然而,丁奉的结局虽然平安,但却不完全幸福。由于他功高震主,成为了许多人嫉妒的对象。丁奉死后,吴帝孙皓疑心重重,听信小人的谗言,最终以丁奉出征无功之事为借口,诛杀了丁奉的儿子,并将丁奉的家族逐出京城,流放至临川。
虽然丁奉家族未遭满门抄斩,但在暴君孙皓的压迫下,也未能享有应有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