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东正深陷自上世纪五次中东战争以来,最复杂的冲突漩涡。以色列同时在加沙、黎巴嫩、叙利亚和也门多条战线作战之时,还对伊朗展开史无前例的直接交火。加沙战事延烧超过一年,造成近数万巴勒斯坦人死亡;战火所及,难民流离失所、城市一片废墟、人道危机深重,整个地区在“新一轮中东战争”的边缘摇摇欲坠。
中东战火难熄,本质在于多重矛盾的叠加与激化,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风暴的核心。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定的边界在五次中东战争中被彻底颠覆,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加沙和戈兰高地,而巴勒斯坦建国的承诺悬置至今。1967年以色列兼并东耶路撒冷的行动被安理会宣布“违反国际法”,《日内瓦公约》禁止占领国吞并领土和迁移人口的规定形同虚设16。巴勒斯坦人“回归权”与以色列“犹太属性”的互斥诉求,成为和平协议难以跨越的鸿沟。
伊朗通过“抵抗轴心”构建了一张覆盖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民兵和哈马斯的代理人网络,以挑战以色列和身后的美国。真主党拥有超过15万枚火箭弹,胡塞武装封锁红海航道,哈马斯则掳走以色列人质——这些组织均依赖伊朗的资金、武器和训练。
美国对以色列的全方位支持(年均38亿美元军援)与俄罗斯与伊朗的联盟形成对抗。俄向伊朗提供苏-35战机和S-300防空系统,换取其“见证者”无人机用于乌克兰战场;美国则联合英国拦截胡塞导弹,协助以色列构建“铁盾”防空网。
当前战事冲突呈现三大“不可逆”升级。一是技术升级:无人机、人工智能和远程导弹取代传统地面战。二是目标升级:以色列从“摧毁哈马斯”转向“重塑地区秩序”,不但要控制加沙、还要削弱真主党、遏制伊朗的核研究。三是仇恨升级,中东多股军事势力对以色列的恨意达到顶峰。
未来要实现中东可持续和平,伊朗需停止向真主党、胡塞武装输送导弹,以色列则应结束跨境暗杀和空袭。关键在于将“抵抗轴心”纳入政治进程,例如承认哈马斯在巴勒斯坦政治中的角色。美国应平衡对以支持与停火压力,停止对以色列过多军援;俄罗斯则应促成伊朗核问题重启谈判。
中东的和平从来不是零和游戏的战利品,而是共同生存智慧的结晶。当加沙的儿童在废墟中寻找食物,当特拉维夫上空的警报撕裂夜空,当大马士革的难民在边境徘徊,人类社会的良知无法承受“永久战争”的逻辑。冲突各方只有放下地缘算计,以196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决议“土地换和平”原则为基础,才能将外交辞令转化为对各方具有切实约束力的方案。历史证明,火与血只能播种仇恨,唯有望向共同未来的勇气,能让新月与六芒星在同一片天空下找到归宿。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