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海难死因 | 港灯时任工程师称知道舵机房和油箱房之间有通道口,以为属设计故没有怀疑

发布时间:2025-06-10 13:42

120多名港灯员工及亲友于2012年的国庆日晚上,登上“南丫四号”出海观赏烟花后遭港九小轮“海泰号”撞穿沉没,数分钟内一共39人葬身大海。 死因研讯今进入第26日,港灯时任工程师罗国昌供称,曾到“南丫四号”的船舱维修,知道舵机房和油箱房之间的舱壁有通道口,但从未怀疑过,因认为是船只本身的设计。

1

港灯工程师称以为通道口属本身设计故无深究

港灯时任工程师罗国昌于1980年加入港灯,后于2007年晋升至机械维修部工程师,会为发电机组和港灯旗下船队进行维修。 他没有参与“南丫四号”的新船验收,亦不记得何时首次到“南丫四号”上工作。 罗确认海事组会处理简单维修,其他则根据复杂程度交由维修部或船厂跟进,如须交给船厂,维修部会负责接洽。 他又表示曾到“南丫四号”甲板下的船舱维修,知道舵机房和油箱房之间的舱壁有通道口,亦知悉港灯另外3艘与“南丫四号”结构相似的船只,均无相同的通道口。 但他没有怀疑过,认为是不同设计,也无就设计方面深入探究。

罗国昌表示会到场协助“南丫四号”的年度检验,知道2年检验须检查内部结构,他会跟随验船督察检查。 他忆述验船过程,指督察会到每个船舱检查,“环顾四周,睇下啲船板”,但不会表示要检查甚么,罗也无印象督察有否带同图则。

研讯主任问如何检验尾舱,罗国昌指会先从甲板上下去最尾的船舱,即舵机房,然后经过通道口,到达油箱房,检查过后回到甲板上,其他舱房则是“上上落落”。 他表示没有留意督察有否查看通道口的边缘,“但佢哋(督察)会周围睇下,因为会睇埋嗰(舱)壁”,而督察亦无提出要在通道口安装水密门。

港灯“大偈”觉得舵机房和油箱房之间有通道口反而“方便咗”

大律师谭俊杰代表家属方提问,在4年检验时须检验船殻厚度,当时验船督察有否带图则,罗国昌表示“有File(文件夹)”,督察通常会依照他们提交的纪录作覆核,但罗没留意督察有否带同图则。

港灯时任“大偈”(轮机长)关贵欢自1983年加入港灯,1996年升为“大偈”,主要为船只进行预备工作。 他供称在接收“南丫四号”新船时,已经留意到舵机房和油箱房之间有通道口,他觉得由舵机房走到油箱房“方便咗”。 关表示没有就此事告知同事或上司,也没有感到怀疑。

本案由死因裁判官周慧珠主理,死因研讯主任由李希哲代表,39名遇难者一并展开研讯,不设陪审团; 有利害关系方为海事处、经营海泰号的港九小轮控股有限公司、分别负责建造及经营南丫四号的财利船厂、香港电灯有限公司; 赵少琼的胞弟赵炳全坐家属列席听审。

39名遇难者为区晓霖、邬宝甜、张月媚、许嘉伟、李瑞兰、郭亮莹、苏贵媛、林日、司徒英、伍彩霞、郭文曦、张颂轩、徐莲好、王惠娥、林基玉、比索志豪、梁颂彩、易慧、黄丽珍、黎 翠玉、徐志伟、陈敏盈、陈荣基、郑燕兰、刘静岚、梁家杰、李咏梅、甄子祈、古文昌、赵少琼、林蔚懿、胡毓芬、傅玉灵、林嘉敏、刘文丽、陈巧銮、郑先鑫、何黄佩兰、徐凯盈。 当中包含8名儿童,他们于2012年10月1日晚上,在南丫岛对海域被淹死。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