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强硬击出关税重拳,但却多次“发夹弯”,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中国的关税。据《中时新闻网》报道,中美经贸高层上周末在瑞士日内瓦会谈后,双方同意一举将税率下调115%。特朗普态度突然放软,引发外界诸多揣测。美媒揭露,特朗普幕僚团队的一大重要警告,才让他终于同意让步。
▲原本立场强硬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最终仍被幕僚说服,同意降低对华关税。(图/路透社)
《华盛顿邮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在14日的报导中直言,“政治和经济压力迫使特朗普让步”,揭露了白宫官员劝说特朗普的“幕后细节”。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最初不愿意降低对华关税,但他的“基本盘”蓝领工人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大型企业与政治盟友也对关税政策表达了不满。白宫幕僚长威尔斯(Susie Wiles)、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以及其他幕僚纷纷向特朗普提出警告,如果美国再不降低关税,他可能会失去这些重要选民的支持。这才促使特朗普改变立场,美中进行谈判的通道因此打开,促成了上周末在日内瓦的磋商。
《华盛顿邮报》报导中指出,特朗普一直坚信,美国需要承受“短期的经济痛苦”,才能够实现“贸易再平衡”的目标。他深信美国有足够的能力在关税战中“坚持到底”。然而,到了4月底,包括码头工人、卡车司机在内的越来越多美国劳工开始抱怨,关税成本以及中美贸易的中断正在严重损害他们的经济利益。
特朗普政府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反复修改其关税政策。根据《华盛顿邮报》的统计,自1月20日特朗普就职以来,白宫已经宣布了超过50项新关税政策或调整方案。仅与关税有关的行政命令就已达到十多项,特朗普大约每周都会发布一项与关税相关的行政命令。然而,许多命令的持续时间都非常短。特朗普不断改变政策,更令企业对前景缺乏信心。
策略公司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的资深顾问Myron Brilliant坦言,“考虑到特朗普所面临的政治和经济成本,他‘眨眼’(认输)是有道理的”。
专门研究经济史的美国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经济学家Douglas Irwin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反映出他既想改变美国贸易状况,同时又想缓解转型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关税上涨后又下调,是因为企业与市场正在向他施加压力,迫使他让步。这种波动反映出在短期内实现目标的难度”。
不过,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即使在中美经贸会谈取得成果后,美国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平均关税税率仍高达17.8%,比特朗普上台前提高了15.4个百分点,为193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现行的关税政策将在短期内给普通美国家庭增加2800美元的成本。
保守派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经济学家Michael Strain表示,这种状况真的太疯狂,“当我从对华降低关税的兴奋中走出来时,我看到的是关税税率达到了特朗普上任时的5倍,而我们似乎根本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
尽管特朗普持续为关税政策辩护,甚至暗示可能再次升级关税,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很难想象特朗普会冒着美国市场下滑、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重新启动巨额的对华关税。
前共和党策士Doug Heye认为,鉴于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经受到影响,他不太可能再次冒险,“我们第一次看到特朗普在经济问题上退缩,原因就在于此。它击中了特朗普的核心,也就是经济和商业,这使得他很难维持这些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