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族人口主要聚居于贵州省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榕江县、雷山县、从江县、丹寨县、福泉市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安县、南丹、宜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来宾市,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江西省吉安有少量水族人居住。总人口约为40万左右。
贵州三都水族绝大部分的老人说祖先来自江西省(有的说是江西吉水等地),一般认为sui为睢水,主要通过历史上号称“人流走廊”的江西省而转向它地“骆越”区域。
水族也有零星散居于中国其他地方的,如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越南等地。这些散居于都市里的水族人口总数仅为4000人左右。
水族有自己的古老文字──水书,水语称为“泐虽”,即字、书之义。水书有400多个单字,是水族先民创造的固有文化,流传至今,成为研究水族社会历史和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水书造字,主要为象形、会意、指事和假借四种,笔划形迹接近方块汉字,而字体则兼有多种形式。以象形字占多数,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运用简单的构图来表示。由于水字没有统一的刻本,没有在政治、法律上形成统治地位,全凭手写誊写抄录,日子久了,流传广了,免不了产生不少变异,出现变体字和异体字,产生古体、今体和异体等不同字形。
水书包括天干、地支、八卦、天象、时令节气、鸟兽鱼虫、身体五官、亲属称谓、数目方位等,这种文字在都匀和三都县的地方志中都有记载。形态十分古老,酷似殷商甲骨文、金文,又似古籀小篆,有的人则认为出自《易经》、《洛书》,有的人则认为由汉族的象形字演化而来。
早期抄本中的水书,用竹尖蘸墨汁书写,近代抄本已用毛笔书写,有的是图画象形,有些是楷书的颠倒、斜置或反写。有的巫师们还专写一些保密文字,被称为“反书”和“秘字”。
水书的内容主要是用于占卜,就其性质而言,分为吉、凶两类。举凡疾病丧葬、婚姻嫁娶,开田建房等重大活动,都要请巫师巫医来看水书择日,才能操办。因此水书目录可分为阅览本、朗读本、遁掌本、时象本、方位本、星宿本等等。
朗读本是学习水书的基础读本。阅览本是水书的主体部分,是择定各种吉日的主要依据。吉祥类有代旺、鸠高、鸠笨等40多个条目,凶祸类有棱项、鸠火、花消、都居等近600个条目。
水书实际上只掌握在少数宗教职业者手中,一般民众并不认识,但它对水族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却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