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建立后不久就陷入了八王之乱的内斗漩涡。短短数代之间,西晋王朝便轰然倒塌。在这种危急时刻,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但这个新生的政权并非依靠司马氏的力量,而是借助了世家大族的支持才得以维系。
在司马睿去世后,东晋的皇权更是每况愈下。朝廷大权完全被王、谢、袁、萧四大家族把持,皇帝沦为这些世家大族手中的傀儡。
这些世家大族不仅垄断了朝廷官职,还拥有庞大的经济实力。他们的家族成员即使不做官,也能过着优渥的生活。
一些出身高贵的士族子弟反而不愿意出仕为官,而是选择归隐山林。他们或吟诗作画,或清谈品茶,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王羲之就是这些隐士中的代表人物,他在会稽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兰亭序》。与他齐名的还有许询等一批知名隐士。
就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谢安也选择了与王羲之等人一同隐居山林。
会稽山的东山,位于今天浙江绍兴城东三十里处。东晋时期,这里曾是谢安隐居的地方。在东晋的政治版图中,会稽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更是当时士族避难的首选之地。
谢安年轻时就来到会稽东山,在这里隐居了将近二十年。
但是,这种安逸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桓温势力的日渐强大,朝廷局势越发危急。谢安的族人纷纷来到东山,恳请他出山救国。面对家族的期望和国家的危难,谢安最终决定离开东山。
谢安在朝廷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朝野上下的神经。
东晋太元元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这支庞大的军队像潮水一般涌向长江。就在这危急时刻,谢安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抵抗前秦。他派遣侄子谢玄、刘牢之率军据守寿春、逾阳。
谢安坐镇建康,统筹全局。他调动江南各路兵马,布下了一个巨大的防御网。前秦大军来到淝水,发现东晋军队已经严阵以待。双方隔河相望,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谢玄和刘牢之率领八万东晋军队摆开阵势。对面是前秦的二十万精锐之师。战斗打响前,谢玄派人向谢安求教战术。谢安正在和客人下棋,听完后继续专注于棋局。客人见状十分着急,问谢安为何如此淡定。谢安笑着说:小儿辈用兵,不足为虑。
很快,前线传来消息,东晋军队利用地形优势,在淝水大败前秦军队。苻坚望见东晋军旗遍布山野,以为对方兵力众多。前秦军队阵脚大乱,苻坚下令后撤。这一撤,就再也收不住了。八十万大军在慌乱中溃败,许多士兵被乱箭射中,更多的人淹死在淝水中。苻坚仓皇逃回长安,从此一蹶不振。
淝水之战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东晋凭借谢安的运筹帷幄,创造了这个奇迹。
战后,功成名就的谢安并没有沉醉于权力。他开始考虑归隐的事情。在他年老时,经常回忆起在东山的日子。那里的云卷云舒,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谢安最终选择放下权位,重返东山。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但他留下的“东山再起”的典故,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