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除了穿衣保暖,还应喝甚么热饮可暖身? 有医生推介7款饮品,有助驱寒暖身、补气血和增强免疫力。 当中他建议喝热牛奶时,再加1样食物可更增放松与保暖的效果。
冬天必饮7款暖身饮品 促进血液循环增免疫
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医生在其Facebook专页发文指,在寒冷的天气里,喝暖身饮品不仅能抵御寒冷,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他列出以下7款冬天暖身饮品,供大家参考饮用:
1. 姜茶
姜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煮新鲜姜片10分钟,加入少许蜂蜜或红糖、黑糖调味。
2. 红枣枸杞茶
补气养血的好选择,红枣和枸杞加热水煮5-10分钟即可。
3. 桂圆红枣茶
桂圆与红枣搭配,可暖胃补血,适合手脚冰冷的人。
4. 肉桂苹果茶
将苹果片与肉桂棒煮沸,加入少许蜂蜜调味,风味浓郁且助暖。
5. 热牛奶加蜂蜜
睡前饮用热牛奶加蜂蜜,有助于放松与保暖。
6. 南瓜豆浆
7. 核桃杏仁露
刘博仁医生提醒,饮品应适量饮用,且温度控制在50°C左右,避免烫伤。 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饮品,既能御寒,又能滋补健康,但是蜂蜜制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孢子,所以在1岁以下小朋友不可食用。
体温持续下降引发低温症 严重恐至死亡?
若体温持续过下降可能会引发低温症! 据本港卫生署资料,低温症是指人体体温降至摄氏35度或以下。 病征因患者的年龄、低温程度和时间长短而各有不同。 初期,患者感到寒冷,不自觉地震颤,手脚冰冻,表层的微细血管收缩。 患者体温在摄氏32度之时,会神智昏乱,说话含糊不清,震颤不受控制,还会有不合情理的行为出现,例如:寒冷下脱去外衣等。
如果处理不当,再让患者体温持续下降至32度以下,震颤就开始时强时弱,直至停顿,身体瑟缩、肌肉强直、皮肤变白、瞳孔放大,进入僵冻状态,继而死亡。
如何预防低温症?
要预防低温症,卫生署建议可透过以下方法保暖,减低因体温过低而引发风险:
· 密切留意天气报告,加穿适当御寒衣物,如:颈巾、手套及头巾。
· 饮食方面,应选择高热量及易消化的食物,如:粥及米粉等。 适量进食,摄取足够水份,避免饮用过量酒精、浓茶及含咖啡因的饮品。
· 经常作适当的运动可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增加热能的制造。
· 保持家居环境温暖,减低热能流失,如:关妥门窗、防止冷风直吹。 也可小心利用安全暖炉。
· 定期作健康检查,及早找出治理容易引致低温症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退化性疾病等。
· 如发现有低温症的病征,应立即向医生求诊或送院救治。
· 需要时可使用民政事务署的御寒中心。
更多健康资讯,尽在星岛环球网:
吃1类食物可防食物中毒?剑桥大学研究揭可增肠道益菌/防细菌感染/防肺炎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