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养生2025 | 要防风御寒,养肾/防中风/通血管,中医推荐10款食物汤水

发布时间:2025-01-20 14:15

2025年1月20日(一)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注册中医师黄晶晶接受《星岛头条》访问指,大寒节气后虽然春天将近,但仍要防风防寒,尤其要保护心脑血管及肾脏,免受寒气入侵。她教大寒养生饮食,推介7款食物及3款汤水食疗,滋补气血、保暖御寒、提升免疫力。

大寒养生

大寒意思|防风御寒 慎防气温骤降

甚么叫“大寒”?注册中医师黄晶晶表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时节要尤其注意防风防寒,因气温有机会骤降。

黄晶晶医师提醒,大寒节气前后天气寒冷,尤其香港位处南方,会有频繁寒潮南下,流感也常在这时节流行,要防寒保暖,不能掉以轻心。

她提醒,要尽量避免在大寒时节饮冷吃凉,长者宜在较寒冷的日子开暖气,下雨天尽量不要外出,以减少心脑血管病发作的风险。

大寒养生|要养肾护心脏 防肾病/中风/心血管病

黄医师表示,在大寒节气期间,尤其要注意保护心脑血管及肾脏:

· 心脑血管、痛症:大寒时节,气温有机会骤降,此时寒气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人体气血容易受寒导致瘀滞,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机率,也会使身体的筋骨紧绷,引起疼痛和僵硬。

· 心脏:心主神明,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气血才流通暖和,抵御严寒。

· 肾脏:冬天要养肾风黄金期,因此大寒也应调养好肾脏。

她提醒,想心脏、肾脏也健康,饮食不宜过咸及重口味。

大寒食物|7种养生食材 补肾/健脾胃/补气血

黄晶晶医师表示,大寒一过,冬去春来,在大寒时节可以多吃温性食物,有御寒滋补的作用。

大寒节气宜多吃甚么食物养生?

1. 羊肉

· 性温,有助温补肾阳,驱寒暖胃,增强体力。

2. 糯米

· 性温味甘,有补中益气,暖脾胃,缩小便的功效。

· 大寒时节不妨一周吃一次糯米饭,但若有胃病、消化不良、年纪较大则不建议吃糯米。

3. 红枣

· 性温味甘,有补血养颜的功效,可增强免疫,改善睡眠质素。

4. 淮山/山药

· 性平味甘,有助健脾养胃,补肺益肾,增强体质。

5. 黑芝麻

· 性温味甘,有补肝肾、润燥作用,适合寒季滋养。

6. 红糖

· 性温味甘,有温补气血的功效,有助缓解寒冷对身体的影响,适合冲泡热饮。

7. 白萝卜

· 味辛甘,有宣行气、化痰、消食的功效。

· 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季寒冷,人们常食用辛温热性的食物,容易形成“内热”上火。建议搭配凉性的萝卜来平衡,例如羊肉煲里加萝卜,可以减少食滞热气。

大寒汤水|4款养生食疗 补肾养血防寒

黄晶晶医师推介适合大寒节气食用的4款食疗,包括糖水、汤及粥各一款,并附详细食谱及食用宜忌。

大寒汤水食疗|1. 红枣桂圆莲子羹

材料(2人份):

· 桂圆肉、红枣、莲子各10粒;冰糖适量;水1000ml

做法:

1. 莲子用清水浸泡约30分钟。

2. 将泡好的材料放入锅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

3.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

4. 根据口味加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

红枣桂圆莲子羹有补气养血、养心安神之效,适合失眠、头晕易心悸、心慌的人士。这道食疗适合大多数人饮用,惟糖尿病患者应适量减少冰糖,口干舌燥、大便干结、上火人士则应少饮。

大寒汤水食疗|2.  枸杞苁蓉羊肉粥

材料:

· 枸杞子15粒、肉苁蓉20g、羊肉切片150g、鲜淮山50g、生姜3片、陈皮半个、大米150g

煮法:

1. 羊肉可先用料酒加盐、姜丝调味放置片刻。

2. 将所有材料(除羊肉、枸杞子外)放进电饭锅,加水1200mL,打开米粥功能。

3. 约30分钟后放入枸杞子和羊肉继续煮,直至熬成米粥,最后可加姜丝和少量盐调味。

枸杞苁蓉羊肉粥有温阳补肾的功效,可以改善男士性功能,改善阳痿或精子质量不达标,对女性宫寒、月经过少也有帮助;亦适合畏寒、手脚冰凉、平时有腰酸背痛的人群。但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皮肤有湿疹痤疮、上火人士不应吃此粥。

大寒汤水食疗|3. 丹参茯神百合汤

材料:

· 丹参15g、茯神15g、百合20g、桂圆10粒、红枣5粒

煮法:

· 所有材料洗净,放入汤锅加水1500ml,大火煮开,转小火煮50分钟。

丹参茯神百合汤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失眠多梦、口渴口干、脸色晦暗,以及因工作繁忙压力大导致的胸闷、头晕、轻微高血压的人士。另外,有些人士到了冬天嘴唇紫暗,舌底青筋肿胀,也是血管不通、有血瘀的表现,可以一周煮用此汤2次。

不过,此汤不适合怀孕或者备孕中、月经期的女士;头晕、血压血糖偏低、感冒中的人也不适合。

大寒饮食|应少吃5类寒凉重口味食物

黄医师列出多种不适宜在大寒时节多吃的食物,容易影响消化或加重心脏负担。

1. 生冷食物

· 性寒、凉,例如鱼生、雪糕

· 容易伤害脾胃,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

2. 寒性水果

· 性寒,例如:西瓜、梨、橙、火龙果、麒麟果等

· 可能导致体内寒气加重,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3. 豆腐

· 性寒。豆腐性质寒凉,容易引发腹泻或消化不良,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

4. 冻饮

· 性寒、凉,例如冻水、冷冻饮品

· 容易让体内温度下降,若再外出受凉风吹,里外受寒很容易感冒。

5. 咸鱼和腌制食品

· 味咸。冬天节气宜保养心肾功能,重口味食物加重心肾血管负担,影响健康。

大寒养生|天气乍暖还寒 注意内外湿气

黄晶晶医师指,若头痛、心慌、胸闷明显、血压升高到160以上,在大寒节气要谨慎中风、心血管病急性发作,建议尽快到医院看急症。

日常生活方面,应避免阴雨天外出,南方又湿又寒,很易受凉。穿衣需要保暖,建议穿轻便的羽绒服和防水防风的外套。即使大寒一过,冬去春来,乍暖还寒,亦不要立刻收起大衣。出门时要常备雨伞,迎接春天天气即将潮湿。

大寒过后,临近农历新年,黄医师提醒,过年尽量不要每日都吃大餐,尽量记得7分饱,吃滞就是令体内湿气加重的其中一大原因。天气湿再加体内湿气,人体会更易困倦,过年后大家想精神爽利的话,过年时就不要吃太多糖果、果仁,或者在饭局吃太饱了。

受访医师:注册中医师 黄晶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