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常头痛以为感冒,求医揭中风险死,出现11种症状速求医

发布时间:2025-01-20 13:59

经常头痛恐致命?福建一名30岁男子经常头痛,误以为感冒的他直至出现抽搐及口吐白沫后才被紧急送院,最终证实他出现中风。到底中风发作时会出现甚么征状?日常应如何预防中风?

30岁男常头痛以为感冒

30岁男常头痛以为感冒 求医揭中风险死

综合内媒报道,该名30岁黄姓男子经常持续头痛,甚至出现全身无力的症状,但他最初以为患感冒,因此没有特别留意。直至后来,他在家中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频繁抽搐,以及口吐白沫,家人见状立即把他紧急送院。经医生检查,证实他出现中风。 

送院后,他的症状一度加重,并再次出现意识障碍伴随抽搐,右侧肢体麻木和力弱等症状,他因而被转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继续接受治疗。他的家人不解指:“他刚满30岁,平时身体不错,没有任何心脑血管病史,也没有家族史,为何会中风呢?”

经医生了解病史后,发现该男子近年没有工作,因此生活变得不规律、经常熬夜打游戏、吃外卖及饮用大量高热量饮品,导致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出现问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最终导致颅内静脉阻塞。

福医协和医院脑血管科医生安排他进行磁力共振扫描,证实颅内静脉窦阻塞。由于静脉回流不良、血液瘀滞,大量血栓形成,颅压升高,出现大脑皮质动脉破裂,引发脑出血,导致静脉性梗塞。

该男子年纪较轻,颅内重要的静脉窦阻塞,癫痫频繁发作,若不及时治疗,症状随时可能变得更严重。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脑血管科陈文伙主任紧急组织多学科会诊,顺利为他完成介入微创血栓抽吸治疗。

为何会脑缺血/脑出血?死亡率有几高?

据本港医管局资料显示,中风的医学名称为“大脑血管疾病”,当脑部的血液供给因某些原因而减少或阻断,令脑细胞突然缺氧,数分钟内可令脑细胞损坏而失去功能,进而令该部份脑细胞所支配的身体功能受障碍。

中风是严重的内科急症,3个月内的死亡率大概是30%。因应其成因的不同,医管局表示中风主要分为缺血性及出血性两大类。

1. 缺血性中风成因

· 因脑血管栓塞引致,较为常见,超过7成的中风属此类。脑血管的粥样硬化,令脑部动脉中形成血栓;或是在心或颈大动脉所形成的栓子,游离到脑血管,阻塞血流。而心脏其他疾病包括心律不齐、心瓣问题以及冠心病皆可导至中风。

2. 出血性中风成因

· 因脑内血管爆裂出血引致, 多与长期性的高血压有关; 亦有是脑组织表面的血管爆裂,这与先性的脑血管病变有关,血流入蜘蛛网膜下腔(脑组织与头骨间位置)压迫脑组织,且出血后血管收缩,令血流进一步减少。

中风患者有何症状?严重恐瘫痪丧命?

据本港卫生署资料,中风患者事前通常没有任何病征,但当病发时会突然出现以下征状及影响:

1. 身体变得虚弱,脸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及/或颤动

2. 半身不遂

3. 说话不清

4. 失去说话能力

5. 嘴歪眼斜

6. 视力模糊不清

7. 吞咽困难

8. 头部剧痛

9. 行动不稳或跌倒

10. 大小便失禁

11. 流口水

这些都是突发的中风急性病征。如延误诊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减低康复的机会。而中风所造成的影响,主要视乎脑部受损的位置及范围而定。中风可能会令患者永久丧失活动能力(如瘫痪),甚至致命。

如何保护血管防中风?

要预防中风,卫生署建议可透过以下方法确保心脏及血管健康,减低中风的风险:

1. 不吸烟

2. 保持均衡饮食,进食低脂肪食物及减少进食含高盐量的食物

3. 减少饮酒

4. 定期做适量的运动

5. 控制体重

6. 争取充足的休息,避免精神紧张

7. 定期检查身体,控制血压的水平(最少2年1次)

资料来源:福建卫生报、医管局、卫生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