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死亡率在香港排第3,要小心保护心血管。有医生建议,40岁前做好10件事,有助预防心脏病,发病率可减达35%!除了酒精,有3类饮品要尽量少喝,包括1类常被视为“健康”的饮品。
医生教必做10件事护心脏
美国心脏科医生Evan S. Levine在其TikTok平台指,要预防晚年患上心脏病,他建议大家在40岁前做好以下10件事保护心脏,减低病发率。
1. 戒吃外卖快餐
外卖快餐食物普遍高脂、高盐、高热量,经常食用恐致体重增加、高胆固醇及高血压,变相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2.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定期运动
英国心脏基金会指,健康饮食不仅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这些也属于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另外,基金会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做运动可把患心脏病和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达35%。
3. 20岁起定期检查胆固醇
胆固醇主要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和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坏胆固醇会加速血管内脂肪聚积,增加患上冠心病的风险,定期检查胆固醇水平,有助预防心脏病。
医生建议20岁起开始检查,这是为了及早查出身体是否带有导致高胆固醇的遗传问题。
4. 检查脂蛋白(a)水平
脂蛋白 (a) 与LDL胆固醇不一样,虽然两者都含有坏胆固醇,但两者的组成和对提高心脏病风险的潜在影响不同,脂蛋白 (a)独特的性质可能导致动脉中更容易形成斑块与发炎。当脂蛋白 (a) 水平较高,意味着患心脏病的风险亦较高。
5. 检查高敏感度C-反应蛋白(hs-CRP)
C-反应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当身体发炎时,例如是坏胆固醇损害血管时,C-反应蛋白水平就会升高。曾有研究指,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比胆固醇属更危险的心脏病征兆。
6. 戒烟和电子烟
香烟中的化学物质会使动脉壁变得黏稠,导致脂肪物质堵塞,减少血液流动的空间,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心脏病发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
7. 切勿服用可卡因
与香烟和电子烟相比,可卡因对心脏损害程度犹如原子弹。因为可卡因会增加心肌收缩时的力量,同时也提高了心率和血压,增加心脏负担。
8. 避免饮用能量、碳酸、含糖饮品
能量饮品、碳酸饮品或含糖饮品都应避免饮用,因为这些饮料所含有的咖啡因或糖分,都会令血压、心率增加,加重心脏负担,患心脏病风险亦会上升,喝水永远是补充水分的最佳方法。
9. 进行冠状动脉钙扫描检查
当踏入30-40岁,任何有冠心病家族病史及高胆固醇的人士都应接受接受冠状动脉钙扫描检查。一般而言,动脉中的钙含量越高,患心脏病的风险也越高。事实上,在40岁以下的人士中,有高达10%人士的冠状动脉有异常情况。
10. 避免饮酒
酒精会令血压上升,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如果每天饮用超过2杯酒精饮料更特别高危。
冠心病有何常见症状 颈痛是警号?
据香港卫生署资料,心脏病泛指各类与心脏有关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其中,最易引致死亡的是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当胆固醇层在心脏冠状动脉内壁积聚,令动脉管腔收窄,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形成冠心病,常见症状包括
1. 心绞痛
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往往会在剧烈运动后或情绪激动下产生心绞痛,病人胸前感到压迫性的痛楚,有如被大石压着,疼痛可扩散至手臂、肩膀、颈部和下颚,休息数分钟后可能会好转。
2. 呼吸困难
因心肌得不到足够血液,病人在活动时会感呼吸困难及疲累。
3. 心肌梗塞(心脏病发)
病人在心脏病发时,心绞痛的程度会加剧,时间也会延长。休息或服用心脏药物后心绞痛仍然持续。
4. 其他症状
心悸、晕眩、出汗、恶心和四肢无力。
冠心病3大风险因素
医管局指出,许多风险因素可诱发冠心病,主要可分为3类:
1.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应为低盐、低糖、低脂肪和高纤维;每天应该吃5份蔬菜和水果)、缺乏运动、过重和肥胖、吸烟、精神压力
2. 患有慢性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
3.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
资料来源:drevanlevine@TikTok、卫生署、医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