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第一武将”李存孝

2024-05-22 12:30

演义和民间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四个人是:项羽、李元霸、李存孝、金台。真实性有待考证,起码李元霸史书上就没有其人。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李元霸第二”的李存孝,确实有其人,有唐末第一武将之称。传说,李存孝不但武功高强,还力大无穷,能和西楚霸王项羽相比。甚至还有人说,至今在山石上,还有他当年留下的脚印,能够在坚硬的石头上留下脚印,还保存多年,可见其腿力是有多强大。尽管后来被证实这些脚印其实是恐龙留下的,但这一传说也体现了李存孝的武勇。

859年,李存孝出生于代州飞狐县,也就是现在的灵丘县一带。李存孝并非是汉人,原名安敬思。李存孝小时候,家乡被李克用率军劫掠,被李克用认了义子,改名为李存孝,成为太保之一。

《旧五代史》评价: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生槊,仆人以二马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古人言“王不过霸,将不过李。”

李存孝虽然以悍勇出名,但也并非像小说中那样没有敌手。888年,李存孝与薛阿檀、安休休等率军7000攻打河阳。而朱温派遣手下大将丁会、牛存节等援助。梁军先扼太行,然后由丁会冲突大营,而牛存节从后包抄断其退路。李存孝血透重甲,勉力杀出重围。仓皇逃离,途中点检兵力,只剩不足1000伤兵,薛阿檀身中三箭,安休休被擒。

李存孝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得不到相应的地位和财富,再加上和李存信之间存在矛盾,李存孝渐渐有了背叛李克用的念头。

892年,在被李存信挑拨离间后,李存孝一边联系朱温等势力,一边向唐朝廷表示愿意归顺。不久,唐昭宗下诏封李存孝为邢州、洺州、磁州节度使,派出王镕前去协助。893年,因为李存孝面见王镕被李克用知道,这也导致了双方决裂。

894年,李存孝登上城楼,痛哭流涕着忏悔,“儿子蒙王的大恩,位至将相,难道愿弃父子关系而投仇敌?这是由于存信诬陷的缘故。希望能活着见王,说句话就死”请求李克用的原谅,而心中还有着恻隐之心的李克用当即派夫人刘氏前去接李存孝回营。

实际上,李克用并没有真想杀李存孝,大臣们都没有出言求情,李克没有台阶,只好以车裂之刑将其诛杀。相传李存孝被葬在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的太山,为了纪念李存孝和寻求他的保护,代代相传,慢慢的他就成了太山的山神。

自古以来,在大同、朔州一带,传着“十三太保”李存孝的传说。根据民间故事相传,五代时期少年勇士李存孝,在十几岁时为救父亲,把恶虎打死,他的英勇行为传颂至今。人们将其剪成窗花贴在窗户上,以崇尚勇敢,战胜凶恶,镇宅祛邪,鼓励青少年英勇果敢,有胆有谋。

李存孝没有死在战场,而是死于刑场,这对于武将来说是可悲的!他的勇武无可厚非,但是贪心不足导致了惨死得局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