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蔡晋:针对难点因贫施策,整合资源高效扶贫

2024-05-20 09:12

劳福局日前向立法会交代“精准扶贫”计划,首次按统计数据,识别出三个目标群组,包括㓥房住户、单亲住户及长者住户共约95万人。政府将因应目标群组的需要推行各项精准扶贫项目,未来会设绩效指标(KPI)作评估,提高扶贫成效。

针对难点因贫施策

香港早在十多年前已展开扶贫,惟至今贫穷人口仍高近百万人,效果不彰。推行“精准扶贫”政策,可以更有效地针对最有需要的弱势群体提供援助,确实是很好的方向。以往单纯依靠入息中位数一半订立贫穷线,以“相对贫穷”概念厘定,永远有人口处于贫穷线以下,不但令人产生“越扶越贫”的错觉,更有机会遗漏真正有需求的社群,甚至连资产丰厚但没有收入的退休人士亦可能被纳入计算。

通过精准识别和评估个人或家庭的具体困难和需求,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支援服务,可以更有效地分配公共资源。但要做到精准识别,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的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评估机制,并善用大数据分析,结合收入、资产、就业、居住环境、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指标,进行全面评估。虽然现时3个目标群组,未必人人都要帮助,而且亦未完全涵盖所有贫穷人士,例如在职贫穷、贫穷儿童、受情绪困扰的人士和部分照顾者等,但起码已是前进了一步。

有了精准扶贫对象,政府便可针对不同个案的实际难题,提供量身订制的扶助措施。譬如加快㓥房户上楼,为失业人士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营养餐,为残障人士提供辅具、居家照护等无障碍服务,针对单亲户加强托管服务,针对长者户增加公营院舍数目,借助关爱队纾缓独老和双老住户的照顾困难等等。

政府在减贫过程中需要密切监察执行情况,例如专项资金投入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问责,以及相关政策的协调性。因此需要多部门配合,如社会福利、教育、医疗、住房等,建立全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和配套措施,确保与其他相关政策如最低工资、公共房屋等协调配合,保障政策衔接。

此外,政府须动员社区组织、企业、志愿团体等共同参与扶贫,让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同时要充分吸纳弱势群体的意见反馈,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提高扶贫工作的全面性和成效。

目前政府正推行多个项目包括共创明“Teen”计划、社区客厅试行计划及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计划等,未来还会为相关精准扶贫项目制订绩效指标(KPI),评估措施的实施成效。这个KPI应当涵盖贫困人口数字、基本生活保障、脱贫成效、资金使用等关键指标,例如在扶贫措施落实后一段时间,评估该3类群组的人口有否减少、有多少㓥房户成功上楼、单亲户的就业率是否改善、家庭收入是否提升等。透过长期监测和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扶贫工作。

此外,由于不同群体的贫穷原因和需求差异大,受助群众的参与度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尤其是一些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不强,会影响扶贫进度。这方面可借镜内地脱贫经验,设立扶贫主任,为每个贫困家庭设立专案,全程跟进,针对性地协助制定脱贫计划,然后配合各项精准扶贫项目。

香港社会环境复杂,贫穷人口面对的困境和需要繁多,政府需要针对难点痛点,因贫施策,因人而异制定扶助方案,并统筹整合资源,建立跨部门的减贫政策协调机制,健全扶贫监管。

除了精准扶贫外,政府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还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创业,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整体福利水平,增强社会安全网,保持社会上升阶梯畅通,防止贫富悬殊和跨代贫穷问题不断恶化,才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