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短暂,文化遗产影响后人

2024-03-28 19:53

苏曼殊一直患有严重的肠胃疾病,却仍“无糖不欢”,以致常被各种肠胃疾患所折磨,朋友送他绰号“糖僧”。1917年6月中旬,苏曼殊东渡探母回国后便居于上海,到冬季肠胃病加深,再也未能离开医院。病骨支离中,盼望着“有痊可之一日”的苏曼殊仍然忍不住偷食糖栗,终于导致不治而驾鹤西归。1918年5月2日,苏曼殊病逝于上海,终年35岁。

珠海博物馆典藏的《曼殊全集》

▲珠海博物馆典藏的《曼殊全集》。钱瑜摄

他经过35年的红尘牵绊,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然后离开了人世。他病逝六年后,杭州的女诗人徐自华慨然捐出西湖孤山北麓一片私园,作为诗僧的安魂处,曾称誉曼殊“率真”的孙中山“赙赠千金”,柳亚子等将其尸骨迁葬杭州西湖孤山北麓。

1924年6月9日,苏曼殊终于落葬西湖之滨、孤山之阴的西泠桥南堍,墓前的石塔上镌刻着六个大字——“曼殊大师之塔”。他的墓地与其赠诗的苏小小义冢南北相对,与“鉴湖女侠”秋瑾墓园隔水相望,这绝佳的往生居所正应了苏曼殊“闻道孤山远,孤山却在斯”的念想,因拜伦译介而与苏曼殊相知的刘半农也写下“谁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桥畔两苏坟”这样的悼诗。

黄轶认为,苏曼殊终究没有成为名垂青史的革命家,没能“断惑证真、悟入真如”成为佛门高士,但苏曼殊最终以艺术的、审美的力量,参与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在文学的工具理性色彩越来越浓郁的时代,苏曼殊为审美的现代转型做出了有益创造。

终其一生,苏曼殊希望、失望、绝望。他徘徊在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之间,他迷茫失落,无所适从。芒鞋破钵、天涯飘寄的背后是其痛苦、迷惘与抗争,他既在红尘中苟且,亦在尘世中追梦。 

在苏曼殊故居,有一尊苏曼殊入空门的铜像,他身穿僧袍,手秉折扇,神情忧郁,但不失才气。2008年,苏曼殊故居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随着珠海城市更新和旧村改造的推进,如今的苏曼殊故居和简氏大宗祠暂时关上了迎接游客参观的“大门”,产城融合的新城正在这裹生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