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李膺获“天下楷模”盛誉

2023-02-01 16:42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外戚、宦官势力交替擅权最严重的一个朝代。恒帝后期,宦官的擅权,引发了正直官吏对他们的不满与斗争。其中,李膺就是一个杰出代表。

延熹二年(159),李膺被召回京师,延熹八年(165),李膺被任命为司隶校尉。他并未因曾遭受宦官打击而退缩,仍然强硬地与宦官势力相抗衡。当时,中常侍张让的弟弟张朔为野王县令,在任期间贪残无道,甚至杀害孕妇。张朔听说李膺办事快疾威严,便畏罪逃回京城,隐藏在哥哥张让家中夹墙内。李膺得知后,立即率领将吏士卒打开张让家夹墙,逮捕了张朔,并送交洛阳监狱。李膺担心夜长梦多,当张朔承认自己犯罪后,就立即将张朔杀了。

张让自然不甘罢休,去向恒帝诉冤。恒帝即诏令李膺进殿,亲自指责李膺为甚么不先奏请而擅自杀死张朔。李膺毫不畏惧,理直气壮地答道:“《礼记》说王公贵族有罪,虽说允许宽宥,而主管者坚持要按法律治罪可以不肯听命。昔日孔子担任鲁国司寇,上任七天就杀了少正卯。现在臣到任已经十天,私下里担心因办事拖延而犯错,没料到却得了个办事快速利落的罪名。臣自知罪责,死期就在眼前,无话可说,只请求留任五日,严惩主犯元凶后,再接受‘鼎镬’的严刑,这是我平生的愿望。”

李膺一番话说得恒帝无言以对,转头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罪有应得,司隶有何过错?!”史书记载:“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自此以后,大小宦官都老老实实,节假日也不敢再走出宫门。恒帝惊问其中原因,宦官们都叩头流泪说:“害怕李校尉。” 李膺此举,使得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士大夫都把得到他的接待视为莫大的荣誉,称之为“登龙门”。他与太尉陈蕃、南阳太守王畅都受到士大夫的敬重。当时,在太学诸生中流传着“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的赞誉。

延熹九年(166),李膺又做出了一件令宦官切齿痛恨的事情。河南术士张成依仗与宦官交往甚密,连恒帝都向他询问推占之术的关系,竟唆使其子杀人。李膺自然不肯放过,督促手下予以收捕,但张成凭借其上层关系不久被赦免。李膺对此极为愤慨,不顾已有的赦免之令,将张成杀了。李膺的这一举动,无异于捅了马蜂窝,也给宦官以反击的口实。宦官们借此诬陷李膺与太学士及郡国生徒朋比为奸,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恒帝本来对李膺擅自行事感到恼火,见到上书更是震怒,当即诏令全国,逮捕党人。太尉陈蕃有心拯救李膺等人,不肯在文案上联署。这就更加激怒了恒帝,下令将李膺等人投入宦官设置的黄北门寺狱,并在全国大肆搜捕,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及陈寔、范滂等二百余人相继被收执。第二年,恒帝将党人全部赦归田里,终身禁锢,不得为官,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第一次“党锢之祸”。

永康元年(167),恒帝崩,灵帝立。窦氏外戚集团翦灭宦官集团行动失败,宦官的气焰更加嚣张,连皇帝也玩于他们的股掌之上。建宁二年(169),在宦官集团策划下,李膺、杜密、范滂等名士无不身陷囹圄,一百多人被逮捕,后全死于狱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受牵连者多达六七百人。当时,朝廷要收捕李膺等人的消息传来,有人劝告李膺赶快逃走。可是李膺却坦然答道:“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随即挺身而出,自赴诏狱不久便被拷打而死。

后人对李膺等人为代表的东汉士大夫阶层以天下为己任,不避时难的气概予以了高度评价。李膺以“事不辞难”的坚毅精神,挺身殉节,是中古时代中国仁人志士高风亮节的传神写照。李膺,确实无愧于历史上“天下楷模”之盛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