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爱情。从古至今,爱情都是诗歌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古人怎样谈恋爱?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说:琴瑟友之。“琴瑟友之”是《诗经》第一首诗《关雎》的一句,这首诗普遍被认为描写的是男女之间的恋爱,“琴”和“瑟”都是乐器,当它们在一起弹奏时,声音美妙而动听,这一句也比喻了谈恋爱的男女之间的恩爱和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在河中小洲上相呼应和地叫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的淑女和君子正像那和鸣的雎鸠一样,是天生绝配;“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那美丽的淑女,即便是在梦中,也想要追求她;“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这个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只能日日夜夜的想念她,相思“优哉游哉”,难以断离,君子只能夜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在这几句中,能看到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和追求,得不到“淑女”,只能翻来覆去睡不着。大多数的感情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期,花费心思让另一方注意到自己,没有得到之前,日思夜想,就像有个爪子在心里挠啊挠,这里将所有爱而不得的人的心思表达了出来,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将男女谈恋爱时的样子写下来了,所以说,有生活的地方,就会产生爱情。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到了这里,主人公明显已经得到了“淑女”的芳心,少女贤淑而美丽,君子翩翩,两人琴瑟和谐,恩恩爱爱,后又说“钟鼓乐之”,这位君子甚至开心到叫人奏乐来庆祝,以此来讨淑女的欢心。这首诗从一个男子追求女子到“琴瑟友之”,描绘了一段感情从产生到圆满的过程,在后来长期的封建社会中,都讲究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诗经中的这一段感情,反而跟现代感情更加相似。
很多情况下,一段关系中总有主动的一方,男子要是将女子娶回家,然后夸她是个魅力贤淑的姑娘,是自己梦寐以求的配偶,说没有在一起之前,这个姑娘让自己想的每天都睡不着觉。试想,这样的男子怎能不让人心动,而女子必定也会很欢喜,一段关系就这样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从诗中的种种描述,可以看出描绘的是贵族阶层的生活,“琴瑟”、“钟鼓”等等,都是贵族阶级享受的物品。
但将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也未尝不可,且它所描绘的爱情,是有着明确的以婚姻为最终目标的,并不是一时激情的追求,最终也是以美满幸福为结尾,这恰恰是感情中最需要的,负责任的态度;其次,君子与淑女代表着美德和品行,在追求中,君子从未做出甚么不合的举动,而淑女同样也是,这又代表了古人的内敛和节制。种种都表明,在感情中,要有责任心,言行举止符合礼仪,坦荡而真诚,就能琴瑟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