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解决人手资源痛点,发挥关爱队角色优势

2023-07-10 08:42

关爱队

关爱队投入运作2个月,日前获派发首张成绩表。民青局指目前进度符合要求,更指会“成熟一区推一区”。而社会各界对关爱队的角色,更是充满期许,且要求愈来愈高。不过,地方组织却面对人手不足、资源匮乏的痛点。

每年预算开支2.7亿元的18区“关爱队”,率先在南区及荃湾试行。当局向立法会提交的文件指,截至6月底,两区“关爱队”合共探访或接触超过2000个长者户,以及逾1000个其他有需要住户,提供服务包括简单家居维修、搬运、送递食水、协助登记消费劵、父亲节免费拍摄全家福,亦有在不同场合宣传器官捐赠资讯等。发生荷里活广场及深水埗惨剧后,“关爱队”又透过社交媒体提供情绪支援服务资讯。

由此可见,关爱队除了关怀送暖,亦有支援弱势社群的条件。近来还被赋予清洁乡郊、担任特色文化导赏、推广法治信息之重任。随着社会出现多宗伦常惨案,涉及纵火、谋杀、伤人、自杀等严重行为,市民对“关爱队”的期望也愈来愈大,其角色更被无限“伸延”,当中更有不少涉及专业层面,包括心理辅导、灾难支援、协助SEN学童、缓解照顾者高龄化问题等。

这随即引起专业界别的忧虑,认为关爱队仅由义工组成,不宜介入正规服务。尤其是辨别风险人士,涉及社工或医疗专业,若要关爱成员肩负此责任,便须提供相应培训,包括沟通技巧、识别准则、自我保护、专业转介安排等。

另方面,部分社福机构反映两者工作重叠、缺乏协调及沟通机制。例如社福机构平日亦会探访长者、派发物资等。虽然更多人关心有需要人士是好事,但若因协调不足致探访过于频密,不但会对市民造成困扰,而资源也无法合理分配,甚至会造成浪费。

通过与关爱队的沟通,了解到存在两大痛点。其一是人手不足,有地方组织透露,目前关爱队每队人手仅8至12人,即使有心做好社区服务,但因人手非常缺乏,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另一问题是资源匮乏。政府表明只向承办关爱队的团体提供部分资助,每小队于两年资助期只获约80至120万元,即每月资助额最低只有3万多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资助还包括每个月最少办一次活动,而单是活动花销已不在少数,加上关爱队日常行政及租金等支出,若要做好关爱队,将效果落到实处,可能花销要远高于资助的金额。

对此,政府鼓励团体透过筹款,邀请大企业赞助、捐赠或团体内部资源提供关爱服务。可是在经济还未完全复苏下,要商界掏腰包一点不易。一旦将来逾400支关爱队一窝蜂寻求赞助,企业也爱莫能助。关爱队未来能否持续运作,就只能靠其自行搭建网络、各自搵水喉筹款。

诚然,政府运用公帑必须小心谨慎,资助两区30多支关爱队,两年便要3、4000万元,全港18区,随时涉款7、8亿元,当局确有必要审慎批出资源。但若将资源压力全落在小团体上,恐怕会令很多有心服务社会的人却步。

其实除了资金资助,政府还可以提供场地支援,包括豁免社区场地租金、简化行政程序,并设立支援中心,让有困难的关爱队获得相应支持。

早前亦有建议当局整合关爱基金和“关爱队”项目,以提高成本效益,我认为未尝不是一个解决办法。关爱基金成立目的,是为经济上有困难的市民提供援助,截至去年12月,基金可动用的资金约为74亿元。若能拼合两者功能,当可发挥更好的协同效应。

关爱队作为结合政府与民间力量的产物,如何在两者间取得平衡,还需时摸索。当局应尽快总结经验,了解各区不同特点、所面对的困难,制定针对性支援及指引,订出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未来关爱队更应研究引入辅导专业培训,或邀请具专业资格的组织一起应付紧急事件,加强专业支援。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