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政策实施顺畅,香港争取再开放

2022-09-16 14:13

方想

新冠疫情旷日持久,各行各业的活动停滞不前,香港社会经济何时复常,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工商界一直有强烈声音,促请港府尽快松绑,扩大通关的范围和幅度,重振香港经济。

在平衡抗疫与经济发展需要方面,政府并不是没有做事。早前,香港已放宽入境隔离措施,实施“3+4”政策。依据是目前流行的变种病毒潜伏期缩短,研究指Omicron平均潜伏期只有3天。现时入境人士只要加密、加快头几天的核酸检测,可以堵截绝大多数的输入个案,走漏风险低于1%,比本地社区传播风险还要低,强制进行更多日数的隔离检疫,不符成本效益,亦有欠精准及针对性。而从现实情况来看,“3+4”政策实施顺畅,并没有给香港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政府基于资料,以及平衡风险管控及方便营商的必要,动态调整抗疫措施,符合精准抗疫的大原则,社会各界都表示欢迎。

尽快通关乃民心所向

但有声音认为,香港设立“3+4”政策并不足够,需要以更积极的措施,争取最大程度恢复与境外的往还,希望能进一步放宽入境检疫限制至“0+7”,以利人员流动及经济复常。九龙仓集团大股东吴光正撰文指出,与全球“畅通便捷”联系是香港的“绝对命脉”,在感染个案增加但多地公认严重性显著下降及“常态化”的情况下,呼吁香港要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又指香港“入境”如“不畅通”“不便捷”,与他地脱节,便已失去国际中心之实。这些都反映了商界的忧虑。而放宽了检疫措施的新加坡,近期摆明车马与香港竞争,例如举办的“金融科技节”与“香港金融科技周”撞期,更加大了各界对香港被抢走人才、商机、游客的不安情绪。立法会金融界议员陈振英即指,新加坡明显想趁香港弱势,争取更多生意,拓展金融科技机遇。

香港尽快与内地及国际恢复通关,乃是民心所向,也符合香港的实际需要。立法会议员林健锋形容,恢复通关是重振经济元气、“抢人才”及“抢投资”的必要元素,认为港府要尽快制订时间表及路线图,只要有科学资料支援,第一步是由“3+4”放宽至“0+7”,再按实际情况继续松绑。惟稳控疫情、确保安全是大前提,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放宽出入境安排、打开门户,才是稳妥做法,主次不能颠倒。正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如何做到防疫同时便利往还及保住经济,是极具挑战及不易平衡的任务,政府一直以此方向稳步推进,有效管控疫情是稳住经济大局的最根本前提。

防疫切勿掉以轻心

今日香港,是有条件争取再开放的。一是近日疫情有些许稳定和回落的现象,单日确诊由每日万宗左右徘徊,开始稳步向下,专家认为疫情在本月9日已达顶峰,对医疗系统造成的负荷压力在减轻,不会出现“病无所医”。二是疫苗接种率已突破90%的重要关口,绝大多数市民都已接种3针,形成保护屏障,疫情对市民的威胁大致可控。三是政府加强执行“红黄码”制度、安心出行,市民亦普遍配合,起到控疫之效。

饶是如此,市民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始终“一老一幼”接种率不尽如人意,是香港防疫的最大软肋。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政府推出任何防疫措施时,都要基于保障公营医疗服务运行、保护高危人士,指政府不能为求经济发展、社会复常,而冷眼漠视市民的生命安全。确保“0+7”风险不会显著增加,香港才能最大程度恢复跟境外的往来。而要想扫除通关绊脚石,归根究底要看香港控疫程度,以及老幼接种疫苗的扩大普及。大家齐努力,香港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全面对外通关。

原标题:【港事讲场】“3+4”顺畅 争取再开放

来源:香港商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