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美国股市警报拉响,崩盘近在咫尺

发布时间:2025-07-01 13:40

美股多项技术指标正亮起刺眼的红灯。美银资料显示,过去四周流入全球股票和高收益债券的资金占资产管理规模比例已达0.99%,距离1.0%的“贪婪”临界线仅一步之遥。与此同时,全球广度规则显示73%的MSCI国家指数交易价格高于关键均线,逼近88%的警戒阈值。这些冰冷的数据无声地宣告着:股票市场到了悬崖边缘。

当前美股的上涨建立在极其脆弱的基础之上。尽管标普500指数逼近历史高点,但仅有22只成分股处于历史高位,创下1990年以来历次突破行情的最低参与度。相比之下,1991年有51只、2007年有82只、2013年有97只成分股同步登顶。这种狭窄的领涨格局,暴露了市场依赖少数明星股支撑的致命缺陷。

与技术面警报形成戏剧性反差的是,政策环境正在为市场注入强心剂。2025年全球央行已累计减息64次,有望创2009年以来最大年度减息幅度。美联储即将加入宽松大军,以应对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预计秋季提名新美联储主席,此类提名往往导致美元下跌。

财政层面,“大而美法案”计划从2026年起每年减税900亿美元。特朗普可能从关税战转向减税减息,通过刺激美元贬值与美股泡沫,实现“通过繁荣减少美债负担”的目标。这种政策转向,恰如干柴遇上烈火,足以在技术指标示警的背景下,催生一场资产狂欢。

市场资金流向已显露出精明的避险本能。数据显示,260亿美元涌入现金,121亿美元流入债券,黄金吸纳28亿美元,而股票仅获35亿美元增量12。这种分化在板块间更为尖锐——新兴市场债券创下单周58亿美元的历史最大流入纪录,美国小盘股却遭遇44亿美元资金出逃。

这种“现金为王”的防御姿态与表面贪婪指标形成诡异反差,暗示机构投资者对技术面风险的清醒认知。黄金的持续走强更凸显市场对美元贬值的预期——历史证明,黄金始终是对冲美元熊市的最佳工具。当聪明钱悄然布局防御资产,散户的追涨热情却将美股推向泡沫深渊,市场参与者间的认知裂痕正不断拓宽。

当前情景与历史泡沫破灭前夜惊人相似。分析师狄马克发出警告:标普500指数若再创两个新高,可能触发系统性卖出信号,最终跌破4月低点4835点,进入技术性熊市。回顾2000年科网泡沫与2008年金融危机,市场总是在政策刺激与技术面恶化的撕扯中走向崩溃。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美股过去15年9.26%的年化回报(经通胀调整)已远超6%的长期历史均值。这种超额收益源于金融危机后约40万亿美元的货币与财政干预,如今政策工具箱已日渐枯竭。如果盈利增长(标普预期2025年增19.87%)与经济放缓(亚特兰大联储预测一季度GDP萎缩2.4%)严重背离,市场终将迎来残酷的价值回归。

显然,目前技术指标与政策东风背道而驰,市场正站在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十字路口。政策催生的泡沫终会破灭,但破灭的时机永远成谜。2000年科网泡沫顶峰时,纳斯达克市盈率高达175倍;2008年危机前夜,华尔街仍在高唱“金发女孩经济”。如今,减息预期与减税幻梦正编织着一场新的盛宴。决策者的两难在于,是等待泡沫消除,还是继续注水制造繁荣假象?这道题的答案,将决定人们走向健康调整,还是坠入更大的深渊。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