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有文字是倒着印的

发布时间:2025-06-30 12:12

《史记》是金圣叹评点的六大奇书之一,不过金氏认为“奇”主要是指文辞精妙。其实在形式上,《史记》也有一个比较奇特的地方,那就是“倒书”。

细读过《史记》的人,大概都会注意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以下简称“《将相表》”)中有些文字是倒着印的。类似这样倒着印的文字,《将相表》中出现了将近70条。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买到错版书了?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印刷错误。因为目前所见的《史记》版本,无一例外都是如此。至于为甚么要倒着写,着实是一个有趣却又难解的谜。

《将相表》分“年代”、“大事记”、“相位”、“将位”“御史大夫位元”五栏,记载国家大事及人事上的变动。倒书是指“大事记”、“相位”、“将位”三栏中个别文字与其他文字书写方向相反,有些学者也称之为“倒文”。对于这种现象,自汉至明,未见有学者论及,直至清康熙时汪越首先提出来讨论。

汪越在《读史记十表》中说:“《大事记》附表丞相薨、卒、免及自杀者何?重相也……不于《相位》书,而表于《大事记》,正以见相之重也。”又说:“然则太尉置、罢,表于相位而倒置,御史大夫死、抵罪、自杀,表于将位而倒置,何也?恐此或便观览,未必有深义也。”简单地说,汪越认为“大事记”栏中写丞相薨、卒、免等内容,是表示对丞相的尊重,而倒书是为了与皇帝、太后、诸王等主上的崩、薨有所区别。而“相位”“将位”两栏的倒书,他则认为就是方便阅读,没有特殊含义。

在汪越之后,众多学者如陈直、施之勉、李解民、张大可、周一平等人都就倒书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倒书有特别的用意,一派认为没有微言大义。

从倒书的内容看,无论其在“大事记”“相位”“将位”中的哪一栏,都是记载大臣的结局,性质一样,不应该区别对待。总结说来,就是:正书言其始,倒书言其终,而其间的纽带是职官的更替。正书是经,见其更替;倒书是纬,补其不足。

《将相表》记事至鸿嘉元年,显然不可能是司马迁原作,到底是全部还是部分为后人续补,目前尚无定论。至于《将相表》中倒书的作者,可能是司马迁和后来的续补之人,也可能只是后来续补之人;倒书的书写时间,有可能是与正书一起完成,也可能在正书写定之后。这两个问题目前还无法解答,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着去破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