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考虑扩大之前颁布的入境禁令,再禁止多36个国家的公民入境。涉及国家包括尼日利亚、埃及、喀麦隆、塞内加尔、柬埔寨及不丹等非洲及亚洲国家。如果这些国家在60日内未能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美会实施入境限制。白宫宣称此举旨在“抵御恐怖主义与国家安全威胁”,列举了签证逾期滞留率、信息共享缺失等理由。然而细究其逻辑链条与实施框架,这一政策实更象是一场反移民秀。
科罗拉多州袭击事件是此次禁令的“紧急动因”,政府声称该事件证明“未经审查的外国人构成极端危险”。奇怪的是,科州事件的袭击者来自埃及,可埃及未被列入禁令名单。这种选择性暴露了该政策的核心矛盾:若安全是唯一目标,为何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的国家(比如埃及)得以豁免?
更关键的是,禁令所针对的威胁本身站不住脚。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数据显示,本土极右翼恐怖主义才是当前社会上最致命的威胁,其袭击频率与致死率远超伊斯兰极端主义。联邦调查局与国土安全部多次警告“白人至上”主义团体的危险性,结果被针对的是外国人。被禁国家中仅古巴、伊朗、叙利亚被美国列为“支持恐袭国家”,其他国家是因何上榜呢?比如,无任何记录显示缅甸公民曾在美发动袭击。
此次禁令并非突发决策,而是精心策划的政治行动。早在2024年竞选期间,特朗普便承诺“恢复并扩大旅行禁令”,并将其塑造为反移民政策的标志。禁令的签署时间耐人寻味——科州袭击事件后三天,政府迅速将其作为政治资本,人权组织批评“这是第二次穆斯林禁令,披着官僚外衣,利用公众悲痛获取政治掩护”。
为规避司法风险,特朗普政府汲取了2017年“穆斯林禁令”的教训。新版禁令刻意淡化宗教关联,强调“签证逾期率”、“信息共享不足”等技术性理由,并取消失效日期,试图永久化。最高法院2018年对旧版禁令的认可,成为此次扩张的法律护身符。
但是禁令的“例外条款”暴露了问题——允许参加2026年世界杯或202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入境,却拒绝普通民众的家庭团聚;豁免曾为美军服务的阿富汗翻译,却排除其家属。流亡海外的缅甸民主运动者因禁令丧失庇护机会,一名阿富汗难民控诉:“为了美国的承诺放弃全部人生,如今却坠入地狱”。
这些事例折射出禁令的残酷之处——惩罚的恰恰是逃离暴政与战火的弱势群体,而非所谓“威胁”。联合国人权事务负责人图尔克警告,美国禁令的“广泛性与全面性违反国际法”。尽管政府试图以“国家安全”屏蔽司法审查,法律挑战仍在酝酿。移民权利组织指出,扩大禁令范围缺乏行政记录证明其必要性。豁免条款的任意性也可能违反《移民与国籍法》中的反歧视原则。
新版旅行禁令与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一脉相承,以安全为名、以法律为盾、以政治为核,撕裂的社会上来自不同国家人士的互信。筑墙易,宽容难——后者或许才是真正的“美国复兴”之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 贵州一落马女干部被双开,通报称其搞权色交易,违规收受礼品 伊朗409公斤高浓缩铀下落不明,IAEA:无法核实位置 “24小时46架”,大陆为何派出这么多战机?外交部回应 伊朗以色列战争 | 以色列南部拦截伊朗导弹,微软办公室附近起火至少30伤 美女议员收“裸照威胁”简讯内容曝光,本尊深夜回应了 “台湾不是民进党的”,台网红“馆长”陈之汉北所声援柯文哲激动落泪 伊朗以色列冲突 | 伊朗称以色列策划暗杀外长,已挫败阴谋 伊朗与欧洲三国日内瓦密谈3小时:以方停火是外交解决前提 伊朗发动新一轮袭击!以色列全境拉响警报,要求以全境民众进避难所 “2024年杰出领袖颁奖礼”汇聚各界翘楚,财政司长主礼,星岛新闻集团主席郭英成、蔡加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