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选结果揭晓,李在明胜出。内政方面,保守派和自由派对峙的格局肯定会持续,但在外交方面,极可能出现明显调整。韩国的外交政策素来与美国、中国、日本、朝鲜密不可分,从李在明的公开言论不难推断,未来5年韩国的对外关系会趋向务实,起码不像尹锡悦那么由意识形态主导。在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中,这样比较有利于和平。
朝鲜战争结束以来,韩国外交政策一直以韩美同盟为基石,但具体执行上,却有差异。
若要观察李在明的外交思路,就不得不将他和尹锡悦作个对比。后者因发动了一场不得人心的“戒严”而身败名裂,而这场“戒严”的部分起因,是他的外交政策在国内引发巨大争议——在慰安妇或者二战问题上,他认为日本不须为历史问题赔罪;对待朝鲜则一味敌视,很快金正恩就翻脸将韩国列为“敌对国家”。大体上,尹锡悦被意识形态绑架,因此限制韩国的外交空间。
在2022年大选中,李在明仅以些微差距败给尹锡悦,证明他具备强大的号召力。今次他乘着“戒严”后保守派的颓势,轻而易举当选,相信有较大政治能量重设首尔的外交议程。相比保守派,李在明明显务实得多——缓和对朝矛盾、改善对华关系,甚至是发展和全球南方的关系,这些都是他讲明要做的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维护韩美同盟的前提下,争取将战时指挥权由美国移交韩国,这一点需要颇大魄力和勇气。
当今世界,美中两强格局已经成型,选边站队的国家不少,但不想“站错队”的国家更多。论综合实力,韩国已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但毕竟不属美中的同一个“档次”。假如像尹锡悦或者代替他出选的金文洙那样,向美国一边倒,肯定会令韩国的外交空间收窄。韩国的两个最大贸易伙伴正正就是中国和美国,在这样的格局下,应该选边站队,抑或左右逢源?
摆在李在明眼前的事实是这样:特朗普要求你支付驻韩美军军费,同时,韩国也是关税战的受累对象之一。当美国这个盟友是如此态度,李在明会做怎样选择。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选前接受美国《时代》周刊专访时,被问及假如中国大陆“统一台湾”时,韩国是否“对台施援”。他的答案刻意采取模糊的策略,是不想刺激中国,毕竟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头号贸易伙伴,又对朝鲜半岛局势有着关键影响力。当这样一个主张“实用外交”的人做总统,中韩关系乃至东亚局势比前之前,也许会稳定一些。
李在明的上台,可能使韩美关系从尹锡悦时期的“紧密追随”转向“有限合作”,尤其是在对华政策、朝核问题及贸易谈判上,韩国未来会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未来美国或许需要调整外交策略,应对一个更强调实用主义和多边平衡的韩国政府。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