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冲咖啡、煎烧饼到弹奏古琴、诗词对答,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近日在北京落幕,各式各样的国产机器人技能让人眼花缭乱。 展会官网数据显示,本次参展企业超过774间,交易金额逾269亿元(人民币,下同),600多件创新产品当中,仿生人形机器人占27款,创历届之最,备受参观者青睐。 据了解,一些先进机器人产品已开始进厂“打工作业”,实现“人机协同”。
“可以背诵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吗?” 位于北京亦庄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厅内,一名参观者向对面站立的一个黑发小“男孩”发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身着运动服的仿生人形机器人“男孩”开始滔滔不绝地背诵古诗《将进酒》。“ 男孩》旁边还有几个挺拔靓丽的“姑娘”同台亮相,俨然是科幻电影里走出来的人物。
部分已开始进车厂“打工”
央视网报道指,今年参展的人形机器人相较往届更有“人样”,它们已经能在很多商业场景中大展拳脚。 从应用方面看,传统人形机器人的“花拳绣腿”已经变为具体的应用加速落地。
手持遥控器轻推摇杆,机器人即迈开双腿向前行走,还能像人一样灵活转身,轻巧移动,实现握手、下蹲、落座等动作...... 优必选公司展示的一款G1型机器人,今年推出量产,价格9.9万元起,被很多实验室和企业采购。 今年以来,这款机器人已经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红旗等多间车企“打工”实训,在制造业的典型场景下,向规模化应用突破。
人形机器人和人类的情感交互亦越来越紧密。 展会上,具身智能机器人“天工”能够与观众对话交流,通过语音接收并响应指令,抓取指定物体并置于指定位置。 这背后是具身智能平台训练的视觉语言大模型,确保了对不同场景任务的理解能力。
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负责人车正平相信,未来生活场景中,无论是出门吃饭还是购物,人形机器人都将扮演更多角色,更深地融入人类的生活,既有亲和力,又能为人类提供帮助和服务。
从卷运动能力到卷实际价值,各大厂商相互竞逐的背后,是来自技术的有力支撑。 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表示,人形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通过融合语音、图像文本、传感信号等多模态讯息,为人形机器人的感认知和决策规划,提供了更强的理解、生成和关联能力,以及提升在复杂场景任务中的泛化能力。
华相关专利占全球约三分二
过去10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过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三分二;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近3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10年间增长近1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