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馆可考虑向学生免费开放

2022-06-18 14:07

严刚

将于7月2日正式开幕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成为香港市民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好去处,也将成为香港学生浸润民族文化历史的大课堂,从而成为培育香港年轻一代学生爱国爱港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大学校。

虽然故宫馆的基本门票为50元,但包括特别展览门票则高达120元,这对于基层家庭,尤其是有两三个子女的家庭而言,特别是疫情导致许多家长失业,数百元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小朋友只能望馆兴叹。纵然逢周三可免费参观,但屈指可数的名额,对于全港数十万学生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且早已哄抢一空。因此,政府可考虑扩大向全港学生免费开放故宫馆的时间。

从这几天故宫馆的门票预售情况可见,市民对九百多件珍贵文物向往之极。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兴建及开馆,不仅仅是一个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更应该成为一个吸纳人心回归的中国传统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应该是中央支持香港兴建故宫文化博物馆、借出如此大批珍贵文物的最大初衷。

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其中既有提升香港竞争力的总体考虑,也有借重香港多元的社会文化系统增强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良苦用心。期望能够加强对香港市民特别是对青少年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国家大局观,以及正确的历史文化观,并期待香港青年一代能够以国家民族为自豪,增强青少年对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达至合二为一的人心回归,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在致《大公报》创刊12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大公报》不忘初心,弘扬爱国传统,锐意创新发展,不断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更为精彩的时代篇章。这既是对百年大报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所有爱国爱港传媒的深情勉励,是对所有“一国两制”实践参与者、建设者所提出的殷切嘱托。

香港未来在进一步推动人心回归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方面需要长期的努力,多策并举。国家观念爱国意识的培育源于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与自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正是这样最好最全的社会大课堂。青少年学生在书本上所掌握了解的各种图片文字史料,远远不及身临其境在现场观看实物感受强烈、记忆深刻,特别是今次展出的逾九百件文物,当中一百六十六件属国宝级艺术品,包括王羲之的行书《雨后帖》(宋临摹本)、虞世南的行书《摹兰亭序帖》、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北宋摹本)、宋徽宗唯一存世的《雪江归棹图》等。有些文物甚至是迄今从未出境的国宝级文物,就算是内地青年学子也未必有机会一睹的精品。

香港学生能够穿梭流连于这样的历史文化空间,感受民族历史文化的深邃广博,这样的耳濡目染的感化教育远胜刻板的书本课堂教育。虽然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接受政府一笔过拨款后,要开源节流自负盈亏才能维持恒久营运,但是特区政府绝对有推动社会人心回归的责任,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定职责。因此,在推广故宫传统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放长眼光,不应该太过于侧重经济收益、效益,而应该站在国家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与高度,做好这件事。

多策并举推动人心回归

有关部门不能仅仅考虑故宫馆吸引游客的商业价值及经济效益,而应该体察看到其中的国民教育爱国教育的独特价值。回归二十五年来,特区政府投入了不少资源在推动国民教育爱国教育之上,但为何并未见到实效呢?显然应该思考下一步究竟要如何更有效推动。

笔者初略计算,全港数十万学生,每人游览一次故宫馆,全部加起来一年的门票开支不超过三亿,而且也未必一年之内全部去参观,若果分为若干年去游览,对库房支出压力会更小。况且这每年约三亿的支出,比起政府投入的其他方面宣传资源,可谓“小巫见大巫”,让全港学生免费参观故宫馆更是事半功倍赢得民心的好事。若果施政以结果为目标,这样皆大欢喜的结果就是兴建故宫馆的初衷,就能够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当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向《大公报》致的贺信,既表达了对《大公报》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体员工的深切关怀,也表示了对香港所有爱国爱港媒体的巨大鼓励,更体现了对香港展现新气象、开启新篇章的殷切期待。特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思考,把工作做得更好。

立法会议员

来源:大公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