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刚过去不久,香港近日又出现确诊个案反弹的趋势。确诊数字由上个月最低位约200宗,持续上升至昨日破千宗,创近两个月以来的新高。其中最惹人关注的仍然是酒吧群组不断扩大,至今已先后有六家酒吧出现群组感染,累计300多人染疫。校园方面情况亦不容乐观,呈报个案宗数已连续多日突破百宗。
本地疫情明显恶化,虽然有专家形容有关趋势是预期之内,没有证据显示会再次出现第五波高峰期时的几何级大爆发。但大家也不要忘记,第五波疫情爆发初期,确诊数字也只有“区区数百宗”,但短短一周内,就激增至逾千宗,与现时情况非常相似,难免令人忧虑会否随时新一波疫情爆发。
“免疫屏障”无法保障安枕无忧
与第五波疫情爆发初期比较,现时的疫情反弹更须保持高度警惕,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是市民经历过今波疫情高峰连续数日过万宗确诊后,一些市民对每日数百,甚至过千宗确诊个案不以为然,有部分人甚至视之为无物,因而没有对疫情变化作出应有的重视;第二点是特区政府刚放宽第二阶段社交距离措施不久,大部分市民仍处于重返较正常生活的“蜜月期”,报复式的消费和社交活动不可能轻易在瞬间停止。对比今年初第五波刚爆发时,香港社会已渡过逾半年的稳定环境,抗疫疲劳相对处于较低水平,亦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转换抗疫心态;第三点,是有关免疫屏障的迷思。截至昨日,已接种两剂疫苗人口接近88%,加上第五波疫情造成逾百万人染疫,故部分市民认为本地社区已筑起一定程度的“免疫屏障”。但新冠病毒自爆发以来不断变种,Omicron的新亚种BA.4和BA.5,不只传播性更高,而且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所谓的“免疫屏障”根本无法保障市民可以安枕无忧。
为防范疫情继续恶化,特区政府日前宣布两项新措施,包括要求市民进入酒吧、酒馆、夜店及夜总会时,须出示24小时内的快速抗原测试阴性证明;另外如确诊者曾与家人共用睡房或洗手间,须送入隔离设施。
政府就酒吧等高危处所推出针对性措施,是必然也是必要,但措施是否能遏止群组感染,则需要持续观察。比如有酒吧业界人士早前表示,难以核实顾客的检测证明真伪或检测时间,希望执法部门能因应具体情况及环境执法。此言其实不无道理,从法理角度来说,法例虽要求酒吧员工核对顾客的检测证明及疫苗通行证,但一旦同时有大批顾客进场,当中有人蒙混过关进入处所,之后被执法人员发现而“诛连”整间酒吧一同“惩罚”的话,又显得太不近人情。早前有官员回应相关问题时,仅呼吁市民勿以身试法,并指食环署会继续加强巡查,如此未免太依赖市民的自律性和酒吧的执行力度,实际效果成疑。
除了加强巡查以外,当局也应该重开已关闭的流动采样站,方便市民更容易取得检测证明。此外,亦应改变检测证明的提供方式,例如配合“安心出行”或加入二维码等可供识别的功能,令高危处所员工得以更容易执行政策。
再者,如果现行措施仍然缺乏阻吓力,那就有必要考虑提升罚则,让处所和顾客的违规成本更高。若然情况未见改善,更应考虑收紧这类高风险场所的防疫措施。
提升罚则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与此同时,学校方面的防疫工作亦不容忽视,毕竟幼童本身就属于较易染疫和出现重症的高危群组,遑论现时还面对新亚种的威胁。为防止社区感染个案引发学校大爆发,当局应推动学生尽快接种第三针,并且检讨现时的停课安排,例如若有同班学生同时出现感染,就要采取局部停止面授课等。
总括而言,面对近期出现的疫情变化和个案反弹,当局应多管齐下,全方位做好应对工作。据悉,当局已恢复个案追踪,包括根据“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证等纪录,追踪密切接触者。相关官员指出,当局会继续密切监察,有需要时会启动应急方案和社区隔离设施。政府应汲取第五波疫情的经验和教训,大幅提升抗疫防疫工作的成效,绝不能再掉以轻心,重蹈第五波疫情初期的覆辙。
除此之外,由于确诊数字近日有明显上升趋势,加上疫苗保护效力会随时间下降,要巩固防重症屏障,当局除继续推动市民接种第三针,更应呼吁六十岁或以上的长者,尽快接种第四针,为可能出覑的新一波疫情做好准备。若疫情持续恶化,特区政府更有必要考虑再次收紧社交距离措施。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本港当前要务,这关系到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能否早日与内地恢复正常通关加速经济复苏。而且,管控疫情不单纯是香港特区自身的事,如果又一次大爆发,病毒就有可能影响国家整体抗疫大局。
香港特区成立纪念日临近,如果在这时爆发疫情,势必影响各项庆祝活动。特区政府必须加把劲严格把关,做好抗疫防疫工作,绝不能放软手脚,掉以轻心。
原标题:对疫情变化须保持高度警惕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艾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