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节收官,两大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罕见地选择不公布销售业绩,这是“双十一”走过第14年来首次。去年“双十一”,喜报式的“实时战报”已被取消。有媒体形容,今年“双十一”更趋低调,狂欢退场了,往年一边买一边骂的“剁手族”们,如今连吐槽都提不起劲。受访者亦称,今年“双十一”在朋友圈里几乎没有人在讨论,“安静得诡异”。
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天猫,在今年“双十一”收官后的企业新闻稿中,仅称“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去年天猫交易总额540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8.5%,为2009年“双十一”推出以来最低增幅。
京东去年“双十一”累计下单金额逾3491亿元,较上年增长逾二成八。京东称,今年超越行业增速,创造了新的纪录,零售购物用户数也再创佳绩。至于具体增速及新增多少用户,京东则未进一步披露。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双十一”当天内地快递业务量5.5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8倍,但同比下滑逾两成。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与京东亦开始强调“实体经济”。阿里巴巴国内数字商业板块总裁戴珊表示,“通过今年天猫双十一,让我们有信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京东方面也提出“由实而生、向实而升”,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称,京东作为实体经济的一员,会携手每一个伙伴稳中求进。
“双十一”不再火爆,吸引舆论关注。内地媒体分析,这显示政府层面对电商平台的监管更为细致;电商促销活动也早已不限于“双十一”;此外,经过多年“套路洗礼”,消费者也变得更为理性冷静。有外媒报道认为,这显示疫情反复,封控清零都导致中国消费疲软。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