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祁阳县,5月29日晚,普通农家一家六口进食自采蘑菇后,于次日凌晨陆续出现剧烈呕吐、黄疸等症状。6人中有3人被送往深切治疗部(ICU)病房,当中年纪最小仅5岁,年长者已86岁,5岁男童肝衰竭濒危,治疗费超60万。
正号召村民捐助
据新京报,一名蒋姓女士6月4日表示,5月29日她亲戚一家六口吃了毒蘑菇住院治疗,6人中仍有3人在ICU,其中1人病危。出事当天,付氏全家人进食自采蘑菇后,于次日凌晨陆续出现剧烈呕吐、黄疸等症状。紧急送医后3人被转入ICU抢救,其中5岁男童因急性肝衰竭被下达病危通知书,治疗费用已飙升至60万至100万元,家属已申请相关救助。
蒋女士称,中毒的亲戚家庭条件较差,住在山脚下,往年均会去山上捡蘑菇吃。
当地一名村干部指,村里有吃野生蘑菇的习惯,正号召村民对中毒一家进行帮扶捐助。
祁阳县官方部门消息,全县正加强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防控工作。为避免重蹈覆辙,当局提出三不原则:
1. 不采摘:野生蘑菇种类超480种,其中40余种可致命,普通人根本无法通过外观分辨。
2. 不购买:路边摊贩或无资质商家售卖的野生蘑菇风险极高,即使在正规市场购买也需谨慎。
3. 不食用:集体聚餐、农家乐等场所切勿加工野生蘑菇,家庭聚餐更要严格把关。
若误食后出现症状,务必在2小时内催吐(孕妇和昏迷者除外),并用塑料袋密封剩余蘑菇送医。湖南省疾控中心发布的《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地图》显示,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等10种蘑菇是“蘑界杀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潮湿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