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正酣,给全球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准入限制及监管压力迫使企业纷纷变阵谋出路,从资本市场转移到供应链重组,再到探索新兴市场,各自谋划以应对复杂贸易环境。
资本市场的灵活调整,成为企业规避政治风险的首选策略。近期,市场传闻总部设在新加坡的中国在线快时尚零售商SHEIN据传未来数周或到香港申请上市。SHEIN在2008年创立于南京,初时仅将廉价婚纱直销至欧美,后来越做越大,业务扩展至全时装领域,凭借价格低廉、新品多样、换款迅速、出货快的优势,成功打响名堂,连美国电商巨头Amazon也受到进逼。但SHEIN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于2020年起准备赴美上市,直至2023年才以保密方式向美国监管部门提交上市申请,过程中因资本市场动荡及俄乌战事而先后搁置上市计划两次。不过,始终中美监管机构不放行。在纽约上市未遂,加上美国对小额包裹加征关税令其备受冲击。SHEIN后来转战伦敦,虽然获得英国监管部门放行,但因有可能遭遇关心“强逼劳动”的非政府组织的司法挑战,在伦敦上市同样变得不明朗,因而决定变阵,考虑转向香港。
SHEIN瞄准香港上市的背景是今年以来,香港金融市场明显回暖,在此第二上市的宁德时代,甚至创下今年全球最大规模IPO的纪录。据港交所高层透露,近期已有逾150间企业排队上市,当中有不少的规模是10亿美元以上。香港的优势在于既能接触国际资金、又能确保政治安全的上佳选择。
与此同时,欧洲企业则盯上圣马利诺等“低税飞地”—— 这个对美关税仅 10% 的袖珍国度,因税率优势吸引意大利企业咨询迁址,虽面临融入欧盟的不确定性,却为短期资本腾挪提供了试验场。
资本的流动不仅是被动避险,更是主动布局。德国汽车巨头宝马、平治、大众近期被曝与美国商务部谈判,试图以加大在美投资换取关税豁免,体现出“以资本换市场”的战略思维。这种“在地化投资”模式,既缓解了关税压力,又强化了区域市场渗透力,成为重资产行业的破局关键。
此外,还有灵活的企业选择“钻空子”。在美国海关法中,“首次销售规则”让美国进口商可以按供应链中最早、最便宜的工厂价格来缴关税,从而绕开中间商的利润加成,减轻关税压力。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使用这条规则。如意大利奢侈品牌 Moncler 借此将关税基数从零售价压至出厂价,节省幅度高达 50%;瑞士 Kuros Biosciences 则调整运营架构,将苏黎世设为中转批发中心以符合规则要求。还有部分部分企业选择将生产环节转移至关税洼地,如东南亚、墨西哥,形成“避税型供应链”;另一些则推动“友岸外包”,平衡成本与风险。
贸易战意味着是全球化退潮以及贸易规则重塑企业以灵活战略对抗不确定性,以制度创新破解关税壁垒,以多元布局分散系统性风险。尚未知硝烟何日散尽,企业唯盼韧性成长。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