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新年伊始,各地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贯彻总书记习近平所指“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中国4000万亩现代化设施大棚里,机械臂采摘果实,传感器监测环境。 数字化“新农具”守护冬季“菜篮子”供应。 在近16万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货物收发忙碌不停,搭建起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重要渠道。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到2024年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中国构建起数字乡村建设四梁八柱。
如今,我国乡村的数字技术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通5G行政村占比超过90%。 农村网民规模达3.0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3.8%。 与此同时,有近200颗在轨运行遥感卫星,为农业生产提供作物长势评估、灾情监测评估等多样化的服务产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向前。
如今,我国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2014年以来,累计支持1489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持地区累计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过2800个。 预计2024年全年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人民币。
借助不断完善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各地正在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差异化探索。
东部地区更注重涉农数据的融通共享,显现出集群化效应。 作为全国数字乡村引领区,浙江省今年正在发力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 在位于浙江长兴的智能化粮蔬保供产业园,这个汇集了海量数据的“乡村大脑”不仅让技术人员能够轻松管理数万株作物,与市场端联通的数据信息还能精准指导每一茬农作物的种植,提升产业园的经济效益。
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的西部地区侧重于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带动数字乡村整体发展。 地处秦岭山脉南麓的陕西略阳县,去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借助数字技术,这个山区县积极探索略阳乌鸡的标准化养殖和散养相结合的方式,在散养区同步开展电商直播,卖起了冷鲜鸡。
来源:中时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