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港府《香港精神健康调查2010-2013》数据,每7名港人就有1人有精神健康困扰。早年一项本地研究指出,高达50%成人所患的精神病,也在14岁之前出现。香港救助儿童会顾问、精神科专科医生陈国龄接受《星岛》访问时指,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创伤,较大机会导致成年期出现抑郁症、躁郁症等精神病。
儿童期精神受创伤 成年期患精神病
根据上述精神健康调查,在16至75岁的华裔成人中,一般精神病患病率为13.3%,比例如下:
混合焦虑抑郁症:6.9%
广泛性焦虑症:4.2%
抑郁症:2.9%
其他类型的焦虑症(包括惊恐症、各类恐惧症和强迫症):1.5%
成年期的精神健康状况,与成长经历密不可分。精神科专科医生陈国龄受访表示,儿童、青少年时所受的精神创伤,尤其是虐儿或疏忽照顾,在成年期出现精神病的机会较高,包括抑郁症、躁郁症、创伤后压力症、药物滥用及酗酒等。
年幼被亲人性骚扰 长大后不敢信人患抑郁
陈医生分享个案指,曾遇过一名20多岁抑郁症女生,并出现了创伤后遗症症状,与年幼时的经历有关。医生进行深入心理治疗时,得知该女生在小时候,母亲离家出走,故交由父亲照顾。惟父亲却委托其他家属照顾,没多理会。该女生在家中常受长辈责备,战战兢兢地生活,没做好家务,就没资格吃饭。
到了青春期,她则被表哥性骚扰,例如洗澡时被偷窥,至渐渐长大,她才发觉那是不当行为,觉得自己小时十分愚蠢、没有用、不懂得保护自己,不断自责,常感内疚。
后来,她结识男朋友并同居,也很害怕与对方有性接触。最终,男朋友选择嫖妓,她觉得被出卖,却不敢责怪男友,只觉得自己很污秽,有很多不足,不值得被男朋友尊重。
该女生多次向爸爸诉说被性骚扰一事,但爸爸懒理,觉得她小题大做,认为很难叫在家无所事事的表哥离开。表哥深受长辈宠爱,只因他是男孩子。如是者,该女生一直诚惶诚恐生活,觉得没有人可以保护她。
父亲不当她是一回事,即使男朋友说爱她,她也觉得不外如是。她觉得全世界没有人可以信任,惟有好好读书,发展自己的学业。然而,每当考试她就甚忧心,觉得自己不够努力、很容易不合格、一定考得不好。她不容许自己有任何闪失,要不停温习,温一两遍也不够,导致精神压力甚大,患上抑郁症。同学觉得她“扮嘢”,成绩不错,却总向别人诉苦表示担心考试成绩。
童年创伤治理不好 精神病恐延续至成年期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于2023年发表一项针对香港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在6,082名6至17岁的在学儿童和青少年中,24.4%的参加者在过去一年受至少一种精神疾病困扰;当中约半数同时有两种或以上的精神疾病。
精神健康不容忽视。陈国龄医生指出,“严重”童年创伤若治理不好,到成年期有机会出现抑郁症及创伤后遗症,有时会出现解离现象,部分病人可能发展至人格障碍。
她续指,在14岁前有机会已出现以下精神病,而且很多时也会发展至成年期:
脑发展障碍,例如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这些已知会发展到成年期,只是症状不同。
儿童期出现的情绪病,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压力症等,若治疗得不好,很多时也会延续到成年期。
儿童期出现的重性精神病,例如思觉失调、精神分裂、躁郁症,很多时也会发展至成年期。
关于香港救助儿童会
众所周知,童年时期的虐待经历,例如身体虐待,可能会导致成年后的心理创伤和疾病。香港救助儿童会致力于消除任何形式的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香港救助儿童会一直积极参与强制举报法案的立法倡议,旨在保护儿童免受潜在的伤害风险。通过影响政策和法规,香港救助儿童会致力于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确保他们的福祉和安全。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