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专访金像奖资深影评人罗卡,从电影找回现实

发布时间:2024-08-01 09:28

资深影评人罗卡(卡叔,本名刘耀权),在2023年获得《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专业精神奖,亦是此奖史无前例颁予电影文字工作者。卡叔与导演王茵茵近年共同制作自传式纪录片《声影路》,并于早前进行特别放映,以“艺术与现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命题贯穿全片。罗卡直言,好的电影或电视剧可让人思考、增进知识、激发想象力及趣味,甚至引起观众讨论或延伸研究。

FEA022P01010824 copy

▲《声影路》是罗卡的自传式电影,论述70年来香港影视的发展与变迁,并由他亲自口述。

FEA022P03010824 copy

▲《声影路》中的年轻罗卡,偏爱轻松逍遥的警匪片、喜剧及爱情片。

FEA022P05010824 copy

▲罗卡曾任职《中国学生周报》电影版主编。

FEA022P04010824 copy

▲2023年罗卡获得《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专业精神奖。

《声影路》论述了70年来香港影视的发展与变迁,并以罗卡第一身口述,他说《声影路》是“一套未完成的回忆录”,最初计划以文字记录结合他过去的文章,但写了数万字后,碰上2019年社会事件和翌年疫情爆发,他直言没心情继续写,便搁置了。后来喜欢研究香港社会变迁及香港电影发展的导演王茵茵看到,建议可以筹款方式将其拍成电影,让更多人可观赏。《声影路》以香港上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的难民潮开始,那时年轻的罗卡不太关心政治,偏爱轻松逍遥的警匪片、喜剧及爱情片,称可从中领悟人生并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艺术可以很多元化,不一定要经常谈政治,那时喜欢西方现代电影,让我走进平衡世界找乐趣,不想接触那么多现实层面。”

直至爆发六七暴动,让当时任《中国学生周报》主编的罗卡,开始思考如何将创作与现实联系,“发觉经常在象牙塔里撰文只会脱离现实,不能再这样谈文说艺。”他意识到想改变,首先要充实自己,因此选择到外国留学,期望那里的文化艺术氛围会好些,却发现当地同样有动乱。

数年后罗卡回港,碰上港人对前景忧虑,他开始深耕中国及香港历史、文化及电影发展史等,“想看远些,便要看前些,那条路其实一直从过去延伸而来,看清形势便懂得怎样走,才不会迷茫。”正是实穿《声影路》的命题所在。

“作为文化工作者,往往会遇到许多掣肘,每个地方都一样。”他说当年即使任职文艺气氛浓厚的《中国学生周报》,也有一些不可触碰的题材,如左派电影及内地电影等,“然而在个人生活中,一些戏曲片如《红楼梦》、《梁祝》,或偏左派的夏梦、石慧等明星的电影,我们仍会看。”他认为应抱持“有松有紧”的态度,“无论创作氛围是好或坏,作为创作人都一定要面对,不要因此就停滞不前。”他提醒当遇上困局,即使不容易也要尝试打破它,等待某天或时机一变,机会即来,“生命就是这样,不会永远是顺境或逆境。”

文:Kimchi 图:欧乐年、《声影路》截图、受访者提供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