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大技术难关,广东黄茅海大桥成功“合龙”

发布时间:2024-06-20 08:16

央视新闻客户端报导,随着19日最后一片钢箱梁焊接完成,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黄茅海大桥成功“合龙”,意味着整座跨海通道工程贯通,为2024年底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背后是建设团队突破台风、高盐高溼度海洋环境、异形索塔施工难度高等三大技术难关。

广东黄茅海大桥

▲成功合龙背后,广东黄茅海大桥建设突破三大技术难关。央视

中午随着最后一组钢箱梁焊接完成,黄茅海跨海通道计划黄茅海大桥成功实现合龙,江门、珠海在珠江以西的黄茅海海域上顺利“执手相牵”。

黄茅海大桥跨越黄茅海海域的两条航道,采用3塔2跨独特设计,是一座采用独柱式双索面全漂浮体系的斜张桥。大桥单孔跨径达720米,桥梁全长2200公尺。黄茅海大桥桥面采用分离式钢箱梁设计,桥面总宽50.4米,这是分离式钢箱梁在广东省内首次大规模应用。

目前,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4年底将建成通车。完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协助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作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斜张桥,黄茅海大桥在建设中突破了多个技术难关,展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实力。

黄茅海大桥建设中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台风。由于地处珠江西侧入海口,正是台风登陆区域,工程建设中曾遭遇多个超级台风侵袭。如何规避台风对建设期和营运期的安全带来的影响,对建设单位来说,是非常大挑战。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术部经理孙文晋说:“我们目前最大悬臂状态,是我们桥抗风最薄弱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在桥位有一些抗风临时支架,以及临时的阻尼器,这些措施保证建设期抵抗各种不利工况台风影响,保证结构安全。”

除了对抗台风以外,黄茅海大桥的几座斜张桥,也遭遇涡振现象困扰。也就是在风速不高时,桥面会出现有限幅度震动,虽不会威胁桥梁结构,但是对于行驶在大桥上面车辆,会带来晃动的行驶体验,影响车辆行驶舒适性。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表示,涡振这一块,像外面这些钢板,其实不是主体结构需要的,就是为了抑制涡振需要的。这一块整个全线,做了差不多150多种断面。

黄茅海大桥第二个技术困难,是高盐高溼度的海洋环境对结构耐久性影响。为此,建造单位对大桥结构物进行了抗渗、控裂耐久性创新,包括对钢结构的涂装采用自动化,对斜拉索,研究提高抗老化和防腐功能等。

工程克服的第三大难题,是由于异形索塔施工难度高,设计施工必须精准无误。

孙文晋指出,主塔建造,首先采用了造型技术,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了它所有断面的一个三D姿态,能够保证在建设期,,钢筋、模板都能够实现大幅提高精度。

来源:中时新闻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