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民国时期沿用封建王朝的官职名,有以下几个原因。
虽然大清亡了,但是他依旧统治了中国近300年,大多数人都已经被奴隶化了,在老百姓眼里,他不管这个朝廷怎么样了,不管是谁当皇帝,只要不打仗顿顿能吃饱饭就行了。
其实在清朝末年,老百姓还是对清政府很有感情的,对当时的革命党处于敌对状态,都躲着走。所以沿用清廷官职名字,让那些忠于清廷的人感觉还是在给皇帝卖命,而不是给土匪打工。
从袁世凯1912年当上临时大总统开始,在民国初期,整个国家都是袁世凯的,袁世凯复辟称帝,就是向帝制的最高敬礼。
那个时候除了革命党,大部分人不接受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总统制。
袁世凯死后,天下被北洋军阀割据,张作霖,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孙传芳,曹坤王占元、陈光远、段芝贵、倪嗣冲、陆建章、张怀芝、张敬尧、田中玉、卢永祥、齐燮元,冯玉祥等瓜分,最终形成所谓的“军阀”。
这些民初时期的军阀主要兴起于1916年袁世凯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的13年间(也有说到1930年中原大战为止),这段时间史称军阀割据时期或军阀时代。
这些军阀名义上归属“中央政府”领导,但实际上在各地自行建立地方割据势力并采用各种手段扩权、以军队作为主要政治资本的势力,在其势力强大时即成为当时中国的正式主导政府(即北洋政府)。在实质上依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割据势力,
这些人都是北洋的重臣,北洋政府其实就是清政府演变而来的,他们自然就奉行清朝官职的称号。
民国时期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互相争夺。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段祺瑞军阀,晋系军阀阎锡山,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孙中山的北伐军互相攻打,造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今天这个军阀被消灭了,明天是那个军阀被消灭了,根本没有谁一统天下定鼎中原,这个时候哪方势力还有心思研究出新的官职名任用?就直接沿用清廷留下的现成官职名。
袁世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全国用清廷旧职,册封了560多个将军,比如盛武将军张作霖,孚威上将军吴佩孚等等,可见北洋军阀是非常热衷于帝制的官职名。
民国时期极其混乱,根本没有去借鉴或者创造新的官职名,所以大部分北洋军阀都是直接沿用清廷的官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