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200多年仅8人拥有三眼花翎

2023-11-17 15:27

中国古时皇帝们为了能够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真是费尽了番功夫,不仅仅设置了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把普通百姓分为上中下奴等层级,职业也有三六九等;等到了17世纪初清朝建立,官制系统愈发完善,为了分化大臣的权利,就连上九流的官员们都分出了九品十八级。

在看清宫剧的时候,人们都能看见就连后宫的妃子们穿错了不属于自己品阶的衣服或服饰,轻则挨板子,重则会被关入冷宫。在皇权的淫威之下,朝廷的大臣也是如此,他们身上的服饰花纹,配件,在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场合都有严格的要求。

为了再进一步分化大臣们的等级,清朝还别出心裁在冠饰上做文章。细心的伙伴们就能常在电视剧里看到,大臣们前来上朝的时候,部分官员头戴的朝冠上面总拖着一根长长的尾巴。凡是带“尾巴”的官员们走起路来趾高气昂,仿佛是正在睥睨所有人的孔雀。

没错这“尾巴”就是孔雀的翎毛做的,不过这翎羽也分等级,有普通的蓝翎和花翎两大类。蓝翎就是有没有花纹的普通翎羽,一般只赏赐给低等的官员;而花翎就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佩戴。

花翎又分为了单眼、双眼和三眼三个级别,其中三眼花翎最为珍贵。若是想在为朝当官的时候想让皇上赏赐三眼花翎,起步就先得是“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出生的贵族,接下来还得在中央朝廷任职,是官及一品的重臣。

有了这些硬性条件还不够,还得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推崇,才能获得三眼花翎。不过,这种规定太过严苛,所以渐渐的清朝廷也就放弃了对血统的要求。就算是放松了限制,整个清王朝两百年间获得三眼花翎的人也就仅仅只有7个,比皇帝的数量还要稀少。

乾隆时期红极一时,可称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和珅,使尽千方百计讨好皇帝,就是想获得三眼花翎,乾隆就是不给。不过和珅的弟弟大将和琳因在战场上表现骁勇,屡立战功,被授予了三眼花翎。和琳于1796年战死沙场,先走他哥哥和珅一步,所以3年后和珅倒台,也没能影响到他生前的荣誉。

此外,乾隆时期孝贤纯皇后的弟弟傅恒,傅恒的儿子福康安,道光时期的长龄,这三位均是在沙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受人景仰的将军,且都出身于显赫贵族,被赐予了三眼花翎。剩下三位都是朝中重臣,道光年间有大臣禧恩,晚清年间有大臣徐桐和李鸿章。

后两位均是汉族权臣,他们能够都给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清朝打破传统,给他们授予了三眼花翎。除了这7位拥有三眼花翎之外,被赐予双眼花翎的人也就20多人,也是相当稀少了。

不过到了清末后期,清政府总是被要求割地赔款,国库空虚。为了能够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只能变相地让大臣们捐钱填补亏空,花翎也就成为了可以买卖之物,其价值一落千丈。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